创造快乐


标签:
杂谈 |
然而这些美好事情的发生只能带给你一时的快乐,而不是一世的。你如能达到精神层面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样的快乐让你一生都难以驾驭,难以追逐,难以找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由一个人的心理需求的程度所决定,也是一个人对生活层面的要求所决定。一般来讲感官上的快乐是一种浅层次的快乐,是暂时的。精神层面上的快乐是深层次的,虽长久些,也非能永久。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变化而变化。
如此说,难道就没有永久的快乐吗?我说;没有!人们对于所发生的事情看法不同,快乐程度就不同。比如;这个月涨工资了,有的人高兴的很:‘多好啊!又涨了。’有的人却在想;‘应该的,我辛苦这么久了早该涨了。’于是他就没高兴,也就快乐不起来,他的烦恼将快乐冲淡了。由此可见;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在于人们的理解和体会程度,也就是上述所说的纠结程度。这与人本身知识的多少有关也无关,它是与人的修养,人的性格有关的。
有知识修养的人会全方位的考虑事物的本质和起源,他们遇事也曾纠结,也曾烦恼。但是他们能从容的面对,放弃纠结,转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他(她)找到了快乐的那个点,于是就坦然了。
还有就是人的性格,有些人天生就是乐天派,他们不用有太多的知识,也无需有多少的修养,只是对一些事物不去纠结,活的简单豁达。他们想;‘天塌下来有大个顶着,’阿Q精神使得他们的快乐也就多点。
但是这两种类型的人拥有的快乐只能是比常人多了些,而不是永久性的拥有,人活在世上哪里有一帆风顺的?自然界带给大众的疾苦和痛楚大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快乐只是因人而异,事物发生时人们对它的理解和纠结程度而异。如果这两种人你都不是,那就要创造快乐了。如何创造呢?只有一种方法;暂时的不去纠结,给自己沉重的心灵放一次假。首先总结一下不愉快的根源,如能放下就先放下好了,如放不下,就找一件是自己高兴的事情来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不但可以影响人的行为,还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人要学会在心理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的方法很多,我在这里归纳了九条供大家飨用。
一.转移
将注意力转移到愉快的事情上去,如看一本书,看一部电视剧,和好友聚会,上街购物,看一场球赛等等。
二.分散
分散你的烦恼,把它们各个击破。不要把这个烦恼与别的烦恼联系起来。不要纠缠烦恼,具体的烦恼,具体的解决。
三.弱化
减弱你的烦恼,对于非原则的刺激,我们必须学会紧紧地把住闸门,尽可能不听,不看,不感觉,不让它输入。如果输入了,就尽可能不联想,不思考,不记忆。
四.体谅
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原谅了别人也就饶过了自己。另外,将对方看作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
五.解脱
就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更深更广更高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它做出新的理解,以求跳出原有的局限。使自己的精神获得解脱,以便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上来。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经典的解脱思维。
六.升华
利用强烈的情绪冲动,把它引导到积极的、有益的方向上去,使之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
七.抵消
寻求另外一种刺激。如隔壁邻居大声开着音乐,使自己心烦意乱,使用前面的方法无效时,不妨自己打开音响,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
八.利用
把坏事变成好事。一是利用时机和客观条件,二是对情绪本身的利用,把情绪升华成力量
九.表达
书写,谈心。把不愉快用日记的形式抒发出来,与自己做一次心灵的交流。或者找好友谈谈,让好友帮你出主意想办法,当然了好友也会劝你不必太在意,帮你解开缠绕。
随着对情绪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人就会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潇洒。虽然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但是真正快乐就是表现在:树根的坚定,树干的力度和树枝的飘摇自如,三者和谐统一。你一旦有了第一次的体会,以后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会应对自如了,久而久之你快乐的心情就会相应的多了。我在这里只是说相应的多,而不是一生一世都能拥有,
如果你还是说;你所说的这些方法对我的快乐一点都没帮助,果真如此的话;
庄子曰:“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斜?果不乐斜?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