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功序列制

(2011-07-21 16:25:22)
标签:

制度

分类: 公司资料类

 

 

 

                                            年功序列制

 

    年功序列制是一种简单而传统的工资制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和韩国广为流行,主要是按照雇员工龄的长短确定员工的工资,与终生雇佣制相关联。

 

   一、年功序列制的特点

   1、基本特点是依据员工个人年龄、工龄、学历、经历等要素来确定工资标准,年龄越大,企业工龄越长,工资越高。

   2、员工的工资标准不是根据行业或产业竞争决定,而是由企业决定,强调工资的内部公平性。

 

    二、年功序列制的作用与弊端

 

    1、年功序列制主要作用是刺激雇员为本企业服务,阻滞员工,特别是工作经历长的老职工离开企业。对员工来说,这种制度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和安全感,避免失业风险。年功序列制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也可以为员工发展做长期的投入,有利于技术的积累和质量的持续性改进,为日本与韩国战后经济起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2、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年功序列制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对同等学历和能力的人来讲,无论贡献大小,年功序列制使工资的变动只能决定于企业工龄的累加;对学历和能力不相同的人来讲,工龄也会成为掩盖其他劳动差别的主要因素。因此,这种制度容易造成雇员工资与劳动质量和数量的脱节,并形成起点工资低、工资差别大的工资结构,不利于工资激励功能的发挥,使员工之间缺乏竞争力。

 

    三、年功序列制的经济学分析

 

    1、年功序列制是用一种长期雇佣合同,有利于企业与员工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促进双方的投入,形成合作的博弈均衡。

    年功序列制与终生雇佣紧密相联,员工不担心会被企业裁员,企业也不担心员工会离开企业,因此双方就可以有更为积极的资源投入。对于员工而言他可以认真钻研与工作有关的技术,更为用心地为企业奉献,不担心过于专业化使自己一旦离职无法找到相关的工作岗位,不担心由于自己资产的专用性会诱使企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作为企业方而言,也可以放心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轮岗等投入,不担心由于员工的离职使先前的投入流失,不担心员工产生离职的要胁。从博弈论角度来看,长期的、多次博弈会形成相互合作的均衡解,参与博弈的各方会选择相互合作方式来进行交易,避免短期的不合作,诱发另一方的报复。在长期多次博弈中,被损害方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报复策略补偿自己的损失,双方的不合作显然会造成收益损失。年功序列制是一种明显的长期多次博弈,双方合作的均衡会使收益能达到最大,不会陷入“囚徒困境”的博弈之中

 

企业

合作

不合作

员工

合作

(10,10)

(0,8)

不合作

(8,0)

(5,5)

 

    2、从长期看内部激励与外部市场激励相比是缺乏效率的,造成企业激励性持续下降。

    科斯认为企业的性质和存在的意义在于,以行政管理手段代替市场交易,以节约市场交易的成本。年功序列制曾经在日韩企业广为流行,一定是终生雇佣节约了企业与员工交易成本,通过内部的行政管理取代了外部的市场买卖关系。这除了日韩深受儒家文化“忠君”思想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两国地理狭小缺乏空间的可流动性,劳动力总量有限缺乏可选择性。终生雇佣使企业与员工同时选择了有利于双方收益增加的合作模式。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资源在全球的配置,以及企业面向全球的竞争,还实行年功序列制的方式限制了要素的自由流动,不能通过市场竞争使要素得到最优配置,效率是损失的。这样两国企业在与国外不实行年功序列制的企业竞争时,效率的损失,那怕是最微小的效率损失从长期而言都会形成不利的竞争结果。

 

    没有解雇的压力,员工不会感受到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只能通过内部激励的方式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然而现实当中任何人为的安排都无法实现最优,因为两个非常重要因素是:信息的获得是有成本的和人是有限理性的。获得信息是有成本的,意味着管理者要制定一项激励策略,无法得到完备的信息,也就使制定的激励策略无法达到最优,员工的“偷懒”行为也就有了可能。人是有理性的,意味着由人制定的激励策略总会是有缺陷的,况且任何一项政策是各个利益方竞争与妥协的结果。外部市场由于劳动和企业的分散不会形成垄断,参与交易的各方都有着动机不断改善自己的效率,降低自己的成本,以便于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否则的话将被竞争所淘汰,因此那些经过市场竞争而存在的交易方往往是能力最优的。

 

    年功序列制阻碍了更为优秀的员工进入企业,或者使优秀的企业无法吸收到足够优秀的员工,也使那些绩劣的员工不能面对市场压力。如果一个社会的所有企业都采用年功序列制,这个社会普遍缺乏经过市场竞争优化的员工,则这个社会的低效率在与其他社会的高效率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二十世纪50年代年功序列制在日本很流行,现在许多日本企业开始放弃这种管理模式,在于经济的全球化背景下,年功序列制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年功序列制的逐渐衰落表明更加自由、开放的雇佣关系正在取代原有封闭、缺乏流动的雇佣关系,而这一切的决定力量在于,制度选择的关键是经营交易成本是否能够降低、工作效率是否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