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杨绛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
1932年,杨绛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虽出身名门,杨绛却淡泊名利,她晚年居住在北京三里河的一个宿舍小区,杨绛的家是几百户中唯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自1977年一家人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晚年,她一直低调地生活,唯独一位保姆相伴。每一次记者拨通杨绛家的电话,保姆总是回复:“杨绛的身体还不错,她仍坚持练字和写作。一切依旧很好,谢谢大家的关心,她谢绝拜访。
最贤的妻:支持丈夫工作甘为“灶下婢”
在很多人眼中,杨绛与钱钟书是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的婚姻,非常值得羡慕。在清华大学就读时,杨绛与钱钟书初次见面。当时,她眼中的钱钟书衣着朴素,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后来,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坠入爱河了。”
自与钱钟书成婚后,杨绛一直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研究。为节约开支,杨绛还辞掉女佣,甘愿成为“灶下婢”,不辞辛劳地操持家务。但在她看来,从大小姐到老妈子,不过是角色变化而已,并不感觉委屈。
“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杨绛曾这样解释自己当时的做法。
最才的女:笔耕不辍 高龄撰写续作《洗澡之后》
自小说《围城》以及《谈艺录》等多部著作的出版,让钱钟书为更多人所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别人给杨绛的称呼是“钱钟书夫人”。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比起很多作家、文学家来,杨绛的文笔丝毫不逊色。
除去早年创作的几个剧本外,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类知识分子的“众生相”。这部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其构思之精、文笔之妙可见一斑。
在爱女、丈夫相继辞世后,时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整理钱钟书留下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并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许多读者。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评论家盛赞其文字“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就在去年,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杨绛先生会封笔之时,她又为《洗澡》撰写续作《洗澡之后》,收入怀念丈夫钱钟书与女儿钱瑗诗作的《杨绛全集》亦如期出版。
最后一句: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愿杨绛先生一路走好!
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btvweny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