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位数加三位数》说课稿

(2011-08-19 16:08:4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这一课时。我将采用四说模式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知识。教材出示 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提出 爬行类和两栖类共有多少种? 引出例2376+284,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材先出现估算,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提示了估算的要求和方法。随后用竖式计算,这是本节的重点。做一做和相应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巩固新知识的空间。课标上规定加减法一般以二三位加减二三位为主,教材没有了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教学,但是在今后生活中会遇到多位数加减多位数,因此学生要掌握好本课,正迁移到多位数加减多位数,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利。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善于交流表达的能力。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是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在不需要精确值时自觉采用不同方法来估算。
二、说教法:

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本课教学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计算,讨论交流,互相补充,互相评价,正确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轻松。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 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主体具有主动探索的意愿时,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活动。本课给学生创设生动情镜,让学生利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独立尝试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体验和感悟用数学的成功,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们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必须同时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如思考说话的内容、层次、措词甚至语言的运用技巧,等等。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本课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然后讨论交流,在交流汇报中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
、口算:
36+24   70+100   300+300   500+200   28+9
50+150   62+27   1500+200  35+47     20+12
2
、笔算
38+93   97+35    86+14    34+78
板演,集体交流和订正。
并说一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实践探究。
1
、提出问题
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指出:根据统计表内的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
2
、梳理问题
师:根据同学们提得问题,有的我们用以前的知识就能解
答出来,有的还需要在学了新知识后才能解答。现在老师选择了同学们提出的一个问题,在这节课上和同学们共同来解决。
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3
、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A
、估算
列出算式:376+284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板书
1)独立进行估算?
2)交流汇报:小组交流后在全班汇报估算方法。
376+284≈400+300
700
376+284≈376+300
676
376+284≈400+284
684
376+284≈350+250
600(估计这种较少,可以老师出示同时指通常不这样估,特殊情况下是可以这样估)
实际结果与700676684比,会怎么样?实际结果与600比呢?(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估算,而且分析不同估算方法估出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大小关系,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可以怎样估算?
3)归纳估算方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一般是把加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和得范围。
【先独立尝试,给予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估算方法的时间,再合作交流,修正估算方法,然后全班汇报,让学生在比较中完善自我认知,最后归纳估算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估算能力。此环节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便捷,促使学生自觉运用估算解决问题,从而突破难点】
B
、笔算
1)独立尝试
2)小组交流
3)展示方法
预设:
谁能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把哪位对齐?从哪算起?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验证计算结果,对比计算结果与估算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初步认识到可以用估算验证计算结果,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得数很接近。
4)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说说怎样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三位数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各位加起,无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在连续进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1.
【放手让学生探索笔算方法,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的两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加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这里节约时间,把它花在难点问题的研讨上,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三、实践应用
1
、在方框里填上<,>
645+285
 900    869+124()1000
297+523
 800    475+189()700
2
、笔算
697+235    683+279    238+79    549+225
3
、改错题课本第20页第7题。
4
、完成练习五第三题
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进行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有关思考。总之,在课堂上我会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愿意学,能动脑,有效地提高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