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2011-06-03 20:59: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数学学习 |
小学四年级第八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计划
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复习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小数,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空间和图形,统计。
(二)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复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
1、对于小数的知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以及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2、“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的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
4、“统计”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作用,在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另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的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关键:
要在扎实基础知识点的同时尽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辅优扶差。
(四)复习方法:
1、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将知识梳理,带领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再对知识进行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2、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再者是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这样能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另外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故在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大忌,复习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习题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正确评估自己,自觉补缺查漏,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教师要高度重视复习课,复习课上以人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把复习课分为揭示目标、再现知识、疏理沟通、深化提高四个阶段,争取把复习课上成有针对性、发挥学生自主性、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的课。
正先前的缺失,除了要完成大量的复习练习而外,有时还要完 成老师专门为他们布置的作业。他们在复习阶段最容易出现累、烦、没有信心、没有兴趣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及时疏导他们急噪、烦闷的
情绪,鼓起他们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同时还和家长联系,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让这部分孩子步入爱数学、爱学习的乐园。
(五)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
(六)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5、把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6、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7、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8、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七)
1、小数………………………………………………………………1课时
2、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1课时
3、空间与图形……………………………………………………
4、统计、数学广角………………………
5、综合复习试卷练习与讲评……………………
6、模拟试卷………………………………………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
复习小数(教科书第125页第1、2题和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思,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使学生能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小数。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难点:
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为,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小数。
复习准备:
教具准备:投影仪
学具准投影仪构图
教学投影仪
(一)整体复习
提问:本单元有些知识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以下知识结构图: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分层复习
1、利用数为顺序表,复习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3、复习生活中的小数。
完成“总复习”的第2题。
4、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2)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5、复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3、4、5题。
(三)全课小结
复习内容:
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教科书第125—126页“总复习”3—6题和练习二十一的第6—9题。)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能力目标:能比较熟练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思想教育目标: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
复习重、难点:
使学生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复习准备:
教具准备:投影仪
复习过程:
(一)整体复习
提问:本单元有些知识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以下知识结构图:
解决问题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加法交换律
加法运算定律
乘加的灵活应用
(二)分层复习
(1)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让学生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做“总复习”的第5题。
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2)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让学生说说有哪些运算定律。
提问:加法有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做“练习二十一”的第7、8题。第7题,让学生说一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3)复习简便计算。
(三)全课小结
复习内容:
空间与图形(“位置与方向”、“三角形”。教科书第126—127页“总复习”7、8题和练习二十一的第10—12、15题。)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种不同三角形的特征,巩固不同三角形的练习和区别。
2、能力目标:能在一个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3、思想教育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种不同三角形的特征,巩固不同三角形的练习和区别。
能在一个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复习准备:
教具准备:投影仪
复习过程:
(一)整体复习
提问:本单元有些知识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以下知识结构图: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分层复习
1、复习位置与方向。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说出平面上某个点的确切位置:首先要确定一个参照点,参照点不同,该点的位置描述也就不同。除了明确该点与参照点的方向关系,还要明确该点到参照点的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做“总复习”的第7题。
2、复习三角形。
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和三个内角的关系。
做“总复习”的第8题。
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0题。复习简便计算。
3、复习三角形内角和。
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1题。
操作练习:“练习二十一”的第12、13题。
思考题:“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三)全课小结
复习内容:
统计(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127页“总复习”9题和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
2、能力目标: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的提出问题。
3、思想教育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难点:
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的提出问题。
复习准备:
教具准备:投影仪
复习过程:
(一)整体复习
提问投影仪有些知识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以下知识结构图:
(二)分层复习
1、复习位置与方向。
让学生说一说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做“总复习”的第9题。
2、进一步让学生讨论统计图传达的其他社会信息。
3、练习。
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三)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