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细节的突出表现
(2011-06-21 18:23:42)
标签:
杂谈 |
《海洋天堂》讲述了一个患有肝癌晚期的父亲在临终之前为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准备好一切的感人故事,故事中穿插着父亲与邻居朱媛媛的含蓄感情以及儿子与杂耍小姑娘的友情,两条线索穿插其中,丰富了剧情的同时,也为故事填上了更为感人的浓重一笔。
一.
一般来说文艺片都是淡化冲突的,《海洋天堂》也是一样,不过在淡化冲突这一面,《海洋天堂》做了一个隐形的处理,本片不是没有冲突,而是将冲突隐性化。
纵观整个影片,故事的主线是围绕着为大福营造未来住所展开的,那么本片埋下的一个又一个磨难是什么呢?首先,父亲选择的是自杀,用自杀来了结两人的性命,不过没有死,这一个冲突来自大福悄悄解开了扣子,矛盾的解决关键是来自大福。之后,父亲选择了大福儿时的校园以及后来的孤儿院以及精神病院,这个矛盾解决的关键是来自社会机构的,抛却影片的社会意义不谈,贯穿本片的矛盾冲突时一直尝试着前进的,不过冲突的解决就来的突然了些。
影片从头到尾都讲述着两个大的事件,一是为大福找个未来的家,二是教会大福日常所需。这两点交叉进行最后都应该得到解决。在这一点上,第一个矛盾我认为解决的不是很好。
故事前半部分对这个矛盾做的还是很好的,首先在影片的前十分钟便交代下故事要解决的问题——到底大福以后该何去何从,之后影片围绕着这一个问题展开,第一个情节点是大福的学校和幼儿园不收,分别表现出各个地方的态度,使观众为一个又一个大福有家的希望破碎后,又出现了当时的刘校长。对于刘校长而言,忽然的出现作为了整个故事的解决关键,其实也不是不好,不过还是有种忽然出现的偶然事件的感觉,全片的矛盾因一个人物的帮忙就突然解决让人在影片的节奏上有一种忽然回落的感觉,此外,为了增加这一条的矛盾出现了大福不见了这个事件,实际上我觉得这个事件是可以放在父子二人还没有找到归宿之前,因为这一时候又可以为一直很单一的矛盾增加一些压力,又不至于有已经解决住宿矛盾后加一条矛盾来使找住处的矛盾贯穿整个电影之嫌。
二.
本片在很多情节的选择上实际上选择了重复性的叠加,这一点有好处也有坏处。先说好处。一在教大福使钱,做饭以及下公交的情节设置上,本片选择了详细的叙述,本片一次又一次的将几件事情反复讲述用来表现父亲的良苦用心,这一点一滴的谋篇安排实际上很有效果,当观众一次又一次的看到父亲的耐心和大福的失败后,当最后大福做好了一切时,观众便会极其满足,并为了这些繁琐的付出送了口气。这些在细节上的罗列似乎是重复性的,甚至有些人质疑这些重复会使人有种反复讲的是同一件事的感觉,质疑是否会有些昏昏欲睡,但是这一点我认为做得很好,对于后来观众情感积蓄的爆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片在开始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悬念,如:大福反复将毛绒玩具放在电视机上,看似是没有道理的,父亲也很不理解,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后,父亲的发现在父亲的悲伤中添加了一点童趣。起到了很大的缓解当时儿子离去的感伤的作用。又如从影片上半部分,父亲就教儿子做早餐事件上,影片的细节做得滴水不漏,没有很突兀的感觉。
然而我认为本片在细节的处理上还是有唐突的地方的。如本片中对于开始时信封的处理。信封是留给邻居朱媛媛的。开始信封出现了无数次,被藏在被子里,被收起来,都是作为自杀事件不被遗忘的引子。开始我觉得可能是信封让朱媛媛在收拾屋子的过程中得知父亲患病的消息的,可是影片的安排稍显唐突,第一,影片安排了来送药的医生恰好在小卖店等父亲归来,之后说出了病情,第二,又让朱媛媛坐在沙发上信封自己从沙发下恰好露出来来说明二人那天的自杀事件。
这两个恰好放在一起十分的偶然,对于后来校长的偶然出现解决问题是一样的,
十分的突然,我认为不如直接让信封偶然发现来的合理和通顺。
其次,本片在桂纶镁饰演得小丑上也下了些功夫,不过结尾处桂纶镁未在出现虽然增加了一些悲伤的气氛,不过做的也很不到位,如果说父亲的乌龟壳起到了道具来传达两人感情,作为两人感情媒介的作用,那么 桂纶镁的电话所起到的作用就像是此种手段的反复使用,这一使用还不如最后桂纶镁来看大福所起到的作用奏效,因为两个手段是一样的,如果开始反复重复做饭这样一个细节我们还能够理解,但是在这一点上,编剧难免有偷懒的嫌疑。
三.
此外,我认为故事在母亲的叙事上也显得有些没头没脑,母亲的故事在本片一共出现两次显性的镜头和几次隐形的叙述。讲述的是母亲的故事,母亲和父亲非常相爱,开始是父亲总是说母亲就是很会水,不过还是出意外被水淹死的,后来从父亲的口中得知,母亲其实是接受不了事实选择自杀的。其实,这个故事设置的没有问题,有一个隐形的背后故事,可是本片的影片中的表现有些不伦不类,有的时候本片出现几个镜头,又在父亲离开的儿子独住的夜晚闪现出来,如果说用来表现思念之情的话,父亲对于照片的观看就够了,非得出现高圆圆的几个镜头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从节奏上说,本片在开始留下了两个伏笔,一个是玩具娃娃的伏笔,为什么娃娃总是留在那里,一个就是母亲那么会水为什么还死掉的伏笔,这两个伏笔完全可以不再一个场景里全部给出答案。如果分开给出,那么节奏上会好些。 在一个发现童趣的镜头后面加上母亲在海边的脚的想象很没必要。
总之,本片利用细节的罗列和重复造成的情感在一个点上的爆发是很有效果的,这和以往我们说的重复某一事件会削弱它的力量不同,本片的高潮也在这一点上完成,父亲的良苦用心一一得到满足,使得观众的情绪也得到了宣泄。不过本片在医生,校长的出现解决问题上,稍有突兀,在桂纶镁的离去上处理的也不够完美。本片虽然是文艺片但也遵守了《故事》中的叙事法则,在前十分钟叙述好了故事的人物事件,在矛盾上一次又一次的细小的叠加使主人公受到挫折和困境,(这里也包括李连杰的两次情感上的发怒所产生的移情作用),本片作为薛晓璐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很是成功,其中感情的细腻表现所显露出的剧作功底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