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居易的《琵琶行》到白氏的龟兹胡人血统”的谬论
(2013-01-28 17:19:09)
标签:
文化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寂静的夜里,孤卧于昏黄的灯下。重读白居易的《琵琶行》。
夜空里仿佛传来铮铮锵锵的《霓裳羽衣曲》与《绿腰》的穿越、绕梁之声。
那形容琵琶弹奏技巧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等等。让人如临空山,晓聆天籁。
不禁感悟,如果不是具有天然的音乐素养,气质敏感的人。不会将琵琶的弹奏手法化为文字,描述得这么细致到位、引人入胜。看完全诗,再回翻到开头白所写的《琵琶引》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再翻到诗后注引:“穆、曹二善才:‘唐人称琵琶师为善才’。参看《乐府杂录》琵琶条:‘贞元中有王芬、曹保保——其子善才,其孙曹纲皆袭所艺。’”(以上注引自《白居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顾学颉、周汝昌选注。)又白居易有《听曹刚(此曹刚疑即上文之“曹纲”)琵琶诗》:“拔拔弦弦意不同,胡啼蕃语两玲珑。”
忽然对唐的琵琶世家曹氏有了兴致。于是再翻阅《北朝胡姓考》(姚薇之著)外篇,第二,曹氏。“河南曹氏,本曹国胡,以国为氏。〈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云:‘后魏有曹婆罗门,受龟兹琵琶于商人,世传其业;至孙妙达,尤为北齐高洋所重。’按隋唐时著名乐工,多系西域胡人,如白明达为龟兹人等。此曹妙达既世传西域胡乐,曹刚且善胡歌;可知曹氏之先,亦必出西域。据桑原隙藏考,曹刚父善方,祖保三世均为琵琶名手。〈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西域有曹国。……米氏、康氏等皆以国名为姓,知曹氏之先必西域曹国胡人,入中国后以国为氏。”有考据癖之我等,既已搞清曹保——曹善才——曹刚这个家族不但善奏琵琶,而且有胡人血统。遂有学“拍虎事件”后“打虎派”穷追不舍之精神,再来找找看古代西域的“管弦乐”是如何进入中原并广泛流传的。
摘引〈大唐西域记校注〉(唐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中华书局出版)卷第一,屈支国(即龟兹国),注释(三)“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新疆库车地区的音乐,歌舞自古以来就有盛名。这一方面可以从出土文物清楚看到,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汉文史籍中得到证明。历史上库车音乐曾经给内地汉族音乐以很大影响。据《晋书。吕光传》,公元384年(晋太元九年)吕光伐龟兹,曾把龟兹乐人带到凉州。这是库车音乐正式传入内地,见诸正史的最初记载。在凉州,库车乐与内地汉族固有音乐及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相混,产生了所谓西凉乐。在北魏和北齐时这种音乐不论在宫廷和民间都十分流行,到处可听到胡乐演奏,看到胡舞表演。当时库车琵琶大师曹妙达享有盛名。”
说了许久,还没说到白居易有龟兹血统的证据。下面来考证给诸位。
据《白居易诗选》前言:“白居易,他的先世原是太原人,后迁居下圭阝(今陕西渭南县)但他本人却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县),后又迁居荥阳。”据白自述,其先人是秦武安君白起。但我却觉得大有附会的嫌疑。
再来看《北朝胡姓考》第九,西域诸姓,白氏。“西域白氏,本龟兹族,原居白山,以山为氏。(《大唐西域记校注》据英国人的意见,龟兹白姓来自当地地名kutsi,有“白”、“光明”之义。)”
“东汉建初三年,班超上疏请兵曰:‘今宜拜龟兹侍子白霸为其国王。以步骑数百人送之。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擒。’永元三年(公元九十一年)以超为都护,徐斡为长史,拜白霸为龟兹王,遣司马姚兴送之。超与兴共协龟兹废其王尤利多而立白霸。龟兹自此,历代相继为王者,皆姓白氏。白氏王朝自公元九一年至七八八年,共六九七年。”“龟兹与中国除政治关系外,尚有宗教及音乐关系。盖龟兹当西域北道之孔要,天竺佛法之传入,每由龟兹为媒介。自吕光灭龟兹,传入龟兹音乐。故龟兹沙门及乐工之来中土者,颇不乏人。”
“唐宰相白敏中亦龟兹族人后裔。五代王定保《摭言》卷一三敏捷条云:中书令白敏中镇荆南,杜蕴廉问长沙,请从事卢发致聘焉。发酒酣傲睨,公少不怿,因改著词令曰:‘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阙掌洪炉。少年从事夸门第,莫向尊前气色粗!’”
“又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中书蕃人事条,云:‘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讠咸,曹相确,罗相邵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猷曰: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据此,是白敏中曾自称为“十姓胡”,且被斥为蕃人,其出自胡族无疑。按十姓胡即突厥。龟兹曾役属于西突厥,即西突厥十姓中之鼠尼施部也。”
如上所述,龟兹即西突厥十姓中之鼠尼施。白敏中既自称“十姓胡”,其原出自龟兹无疑。
唐诗人白居易,即白敏中之从祖兄。据《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建生士通,皇朝利州都督。士通生志善,尚衣奉御。志善生温,检校都官郎中。温生钅皇,历酸枣、巩二县令。钅皇生季庚,建中初为彭城令。……季庚生居易。初,建立功于高齐,赐田于韩城,子孙家焉,遂移籍同州。至温徙于下圭阝,今为下圭阝人焉。 依世系关系:
白建——士通——志善——温
白温之后分为两支:
白温——磷(去石旁加钅旁)——季康——敏中
白温——钅皇——季庚——居易
似可考证,白居易的祖先是出身于西域龟兹国(今天的新疆库车)的胡姓白氏。
而其似乎与生俱来之对音乐的敏感与喜好,也体现于其成功的作品《琵琶行》、《长恨歌》等以及乐府诗篇章中。其对音乐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能力,让人对其微妙的出身以及其与琵琶产地的渊源,不得不“心有灵犀”的为之会心一粲。
寂静的夜里,孤卧于昏黄的灯下。重读白居易的《琵琶行》。
夜空里仿佛传来铮铮锵锵的《霓裳羽衣曲》与《绿腰》的穿越、绕梁之声。
那形容琵琶弹奏技巧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等等。让人如临空山,晓聆天籁。
不禁感悟,如果不是具有天然的音乐素养,气质敏感的人。不会将琵琶的弹奏手法化为文字,描述得这么细致到位、引人入胜。看完全诗,再回翻到开头白所写的《琵琶引》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再翻到诗后注引:“穆、曹二善才:‘唐人称琵琶师为善才’。参看《乐府杂录》琵琶条:‘贞元中有王芬、曹保保——其子善才,其孙曹纲皆袭所艺。’”(以上注引自《白居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顾学颉、周汝昌选注。)又白居易有《听曹刚(此曹刚疑即上文之“曹纲”)琵琶诗》:“拔拔弦弦意不同,胡啼蕃语两玲珑。”
忽然对唐的琵琶世家曹氏有了兴致。于是再翻阅《北朝胡姓考》(姚薇之著)外篇,第二,曹氏。“河南曹氏,本曹国胡,以国为氏。〈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云:‘后魏有曹婆罗门,受龟兹琵琶于商人,世传其业;至孙妙达,尤为北齐高洋所重。’按隋唐时著名乐工,多系西域胡人,如白明达为龟兹人等。此曹妙达既世传西域胡乐,曹刚且善胡歌;可知曹氏之先,亦必出西域。据桑原隙藏考,曹刚父善方,祖保三世均为琵琶名手。〈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西域有曹国。……米氏、康氏等皆以国名为姓,知曹氏之先必西域曹国胡人,入中国后以国为氏。”有考据癖之我等,既已搞清曹保——曹善才——曹刚这个家族不但善奏琵琶,而且有胡人血统。遂有学“拍虎事件”后“打虎派”穷追不舍之精神,再来找找看古代西域的“管弦乐”是如何进入中原并广泛流传的。
摘引〈大唐西域记校注〉(唐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中华书局出版)卷第一,屈支国(即龟兹国),注释(三)“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新疆库车地区的音乐,歌舞自古以来就有盛名。这一方面可以从出土文物清楚看到,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汉文史籍中得到证明。历史上库车音乐曾经给内地汉族音乐以很大影响。据《晋书。吕光传》,公元384年(晋太元九年)吕光伐龟兹,曾把龟兹乐人带到凉州。这是库车音乐正式传入内地,见诸正史的最初记载。在凉州,库车乐与内地汉族固有音乐及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相混,产生了所谓西凉乐。在北魏和北齐时这种音乐不论在宫廷和民间都十分流行,到处可听到胡乐演奏,看到胡舞表演。当时库车琵琶大师曹妙达享有盛名。”
说了许久,还没说到白居易有龟兹血统的证据。下面来考证给诸位。
据《白居易诗选》前言:“白居易,他的先世原是太原人,后迁居下圭阝(今陕西渭南县)但他本人却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县),后又迁居荥阳。”据白自述,其先人是秦武安君白起。但我却觉得大有附会的嫌疑。
再来看《北朝胡姓考》第九,西域诸姓,白氏。“西域白氏,本龟兹族,原居白山,以山为氏。(《大唐西域记校注》据英国人的意见,龟兹白姓来自当地地名kutsi,有“白”、“光明”之义。)”
“东汉建初三年,班超上疏请兵曰:‘今宜拜龟兹侍子白霸为其国王。以步骑数百人送之。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擒。’永元三年(公元九十一年)以超为都护,徐斡为长史,拜白霸为龟兹王,遣司马姚兴送之。超与兴共协龟兹废其王尤利多而立白霸。龟兹自此,历代相继为王者,皆姓白氏。白氏王朝自公元九一年至七八八年,共六九七年。”“龟兹与中国除政治关系外,尚有宗教及音乐关系。盖龟兹当西域北道之孔要,天竺佛法之传入,每由龟兹为媒介。自吕光灭龟兹,传入龟兹音乐。故龟兹沙门及乐工之来中土者,颇不乏人。”
“唐宰相白敏中亦龟兹族人后裔。五代王定保《摭言》卷一三敏捷条云:中书令白敏中镇荆南,杜蕴廉问长沙,请从事卢发致聘焉。发酒酣傲睨,公少不怿,因改著词令曰:‘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阙掌洪炉。少年从事夸门第,莫向尊前气色粗!’”
“又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中书蕃人事条,云:‘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讠咸,曹相确,罗相邵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猷曰: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据此,是白敏中曾自称为“十姓胡”,且被斥为蕃人,其出自胡族无疑。按十姓胡即突厥。龟兹曾役属于西突厥,即西突厥十姓中之鼠尼施部也。”
如上所述,龟兹即西突厥十姓中之鼠尼施。白敏中既自称“十姓胡”,其原出自龟兹无疑。
唐诗人白居易,即白敏中之从祖兄。据《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建生士通,皇朝利州都督。士通生志善,尚衣奉御。志善生温,检校都官郎中。温生钅皇,历酸枣、巩二县令。钅皇生季庚,建中初为彭城令。……季庚生居易。初,建立功于高齐,赐田于韩城,子孙家焉,遂移籍同州。至温徙于下圭阝,今为下圭阝人焉。 依世系关系:
白建——士通——志善——温
白温之后分为两支:
白温——磷(去石旁加钅旁)——季康——敏中
白温——钅皇——季庚——居易
似可考证,白居易的祖先是出身于西域龟兹国(今天的新疆库车)的胡姓白氏。
而其似乎与生俱来之对音乐的敏感与喜好,也体现于其成功的作品《琵琶行》、《长恨歌》等以及乐府诗篇章中。其对音乐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能力,让人对其微妙的出身以及其与琵琶产地的渊源,不得不“心有灵犀”的为之会心一粲。
前一篇:白居易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