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制小学第十册第51页的例6,第52页“做一做”的第2题及练习九第7题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抽象的内容,学习全部沉没在水里的物体的体积的求法。通过学习这例题后,让学生理解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
二、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三、说重、难点
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么计算?
2.生活中很多物体时不规则的,那它们的体积该怎么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引出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自主学习,探究规律
1.学生自学课本第51页教学例题6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想法
(3)汇报:先往烧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沉没西红柿。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接着再把西红柿放入量杯里,要让西红柿完全沉没在水中,再看址时的刻度,也要记下刻度,最后把两次刻度相减就得出西红柿的体积。
即:500—350=150(ml)=150(cm3)
(4)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的水的体积就是西红柿的体积?
2.归纳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这道例题求西红柿的体积是用排水法。即用最后放入西红柿容器的容积—原来没有放入西红柿容器的容积=西红柿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52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完成课本第54页第7题。
这部分练习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体现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既升拓学生的思维,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能。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怎样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想:西红柿的体积就是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
西红柿的体积=最后容器的容积—原来容器的容积
西红柿的体积=500—350=150(ml)
=150(cm3)
答:这个西红柿的体积是150cm3。
五、课后反思:
由于教师教学水平欠缺,在教学过程还出现了很多失误。尤其是刻意去追求公式,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公式的得出也不是很科学。对于教材的解读与挖掘,我还要多多学习和研究。教师为了顺利结束课程,以缩短或牺牲学生的学习及讨论过程为代价是极其愚蠢的举动。若让学生完成他学习、讨论过程的展示,师生们将会获得怎样的收获都是不一定的。由此我也深该地认识到,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增强自信,
才能驾驭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