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5-11-16 07:11:44)分类: 成果信息 |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得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并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法:
以引导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为支撑,采用情境教学法、练习法等组织教学活动。
学法:
学生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练习内容,明确目标,提出要求。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小数的知识?今天我们将对小数加、减法的简算进行练习。板书:小数加、减法的简算练习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希望自己有些什么收获呢?(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熟练正确地进行简算,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老师还给大家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在练习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勇敢地展现我们四年级5班同学的风采,能做到吗?
二、基本练习(热身准备)
师:要想熟练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必须要有过硬的口算本领。我们先来做个热身准备,比一比看谁的口算能力最棒!
1.口算:(出示小黑板)
0.8+1.2
3.4+0.6
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直接写在练习本上。开火车说得数,订正。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的口算能力还挺不错的嘛!有了过硬的口算本领,还要会用运算定律。你会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吗?
2.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4.7+2.8=2.8+□
(2)3.25+6.84+1.16=3.25+(□○□)
(3)17.32-12.51-4.49=17.32-(□○□)
学生独立填空,指名汇报,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空的,用字母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减法的性质。
老师板书:a+b=b+a;(a+b)+c=a+(b+c);a-b-c=a-(b+c)
师:比较第(2)、(3)题的右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加括号时要注意什么?
三、综合练习(实战演练——争夺☆的比赛)
师:热身准备结束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实战演练——进行争夺☆的比赛,看谁的☆最多,得☆最多的同学将成为今天的智慧之星,有信心成为今天的智慧之星吗?那就要加油哟!
1.第一颗☆
17.4+12.8+18.6+14.2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指名板演,订正。
师:第2题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为什么第2题有不同的方法呢?
学生回答。全对的学生自己加一颗☆。
2.第二颗☆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指名板演、订正,全对的学生自己加一颗☆。
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呢?
学生回答:在进行简便计算时,不仅要看两个数是否能够凑整,还要看两个数的运算符号;如果没有简便计算的,就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去掉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括号里面的符号不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面的符号要变号……
3、第三颗☆
师:这些是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一些同学出的错,你能找出这些出错的原因吗?帮他们改改错吧!
学生先独立思考出错的原因,再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出错的原因。
1.88+2.3+3.7
=1.8+(2.3+3.7)
=1.8+5
=6.8
接着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改错。
指名板演、订正。全对的同学加一颗☆。
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不要抄错题,口算也不要忘了进位;交换数的位置时,一定要连同数的符号一起交换……
4、第四颗☆
师:得到三颗☆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同学们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那你们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想一想: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在什么时候应用得最多?(学生回答:买东西)出示题。
学生独立解决,订正时,让学生说是怎样计算的。全对的同学加一颗☆。
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在生活中应用。
四、拓展延伸
师:得到四颗☆的同学请举手,还想继续得☆吗?今天,老师看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出色,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贝贝的考验吗?
师:你能快速地计算出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订正。
只要做对一道题就可以加一颗☆。
五、总结
1、得到五颗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就是今天的智慧之星,没有得到的同学不要灰心,以后的数学课上还有很多的机会,只要你积极思考,多动脑筋,你一定会成为智慧之星的!继续加油吧!
2、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独立作业发作业纸。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学生学习效果好。
二、体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思路清楚,充满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
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变式练习)——开放性练习(拓展练习)。练习的形式多样:口算(抢答)、填空、判断(数学医疗站)、计算(简便计算和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接受福娃贝贝的挑战等。这些练习既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简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简算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快的进行简算。因此时间就有些紧,最后没有时间进行课堂小结了。在处理一些细节的问题上还不太恰当,语言有些啰嗦,不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