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生活,过着,过着,就走进了误区。生活中的误区有很多,包括着装、饮食、装修、出行、美容、理财投资、家庭消费、养生保健、育儿与家教、社会心理等误区。这其中,社会心理的误区尤为重要。因为心情不好,什么都嚼之无味!
本来,过去吃不饱,穿不暖,就盼个吃饱穿暖;房子小,房子旧,就盼个住上新房、大房;找工作难,找对象难,就盼有份工作,有个老婆;出行难,世面小,就盼有辆车,四处走走看看。如今,多数人都如愿了,但生活却变得越来越乏味了。七夕节没有情调了,中秋节没有意思了,春节没有年味儿了。。。。。。
前段时间,听说发的月饼都得“缴税”,大家七嘴八舌,心里很纠结,心情一下降到零点,都觉得不那么爽快了。
其实啊!这就是个误区,而且是两个误区。首先这个不叫“月饼税”,月饼税只是网络上的简称,其实这个叫个人所得税,也不是每个人都要缴的。九月一日起,我国实行新的个税起征点,标准是3500元,八月份的起征点还是2000元,也就是说,此前你的一个月所有的收入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等共计超过2000元,你就得缴税了,月饼自然算是实物,缴税无可厚非。当然现在的起征点已上升到了3500元。第二,可能一些人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标准了解不是很详细,我国的这个个税计算,要减去速算扣除数,个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的。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例如某职工月收入6000,那么根据公式: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起征点)×所处档税率—速算扣除数,套进去就是(6000—3500)×10%—105=145元,如果单位发了价值200元的月饼,那就是(6200—3500)×10%—105=165元,只不过多加20元而已。当然,这个收入越高,税率越高,如果加上月饼正好处于两个档次临界点,那就尴尬了,可能要缴的个税会高一点。
大家心理不痛快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发个月饼是单位福利,怎么能按照个人收入计算呢?二是月饼在生产的过程中,已经缴纳了各种赋税,如果到了我们手里还要缴的话,那就是重复缴税了。当然,大家的不爽都可以理解,不过过节毕竟是件高兴的事,与家人团圆一下,与朋友相聚一下,不要想那么多不愉快的了,高高兴兴过个中秋节才是正事。
其它的事情也一样,心情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放下,尽量释怀,别在误区里徘徊。预祝各位博友中秋节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