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大纲日前已公布,其中“我是从哪里来的”的章节,图文并茂介绍了性交的概念。我窃以为图文解释男女性爱过程尺度过大,就面对孩子而言,可以判定为一部“黄色”教材。如果在小学生中开展“明目张胆”的性教育,将为得不偿失,弄不好成为名副其实的“性启蒙”。到时,我们在幼儿园将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在小学将发放避孕套,孩子到初中的时候,或许你已成为爷爷奶奶了,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是否对待在孩子中要进行性教育的态度上,有一个奇怪现象,官方的宣传是80%以上父母都欢迎在小学生中开展性教育,而在私下里父母们对此却是十分的担忧,一个个吞吞吐吐,唯唯诺诺,似乎还可以再迟一些。这是一种“欲罢不能”的现象,因为父母们心里纠结啊!
关于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所谓的性教育这个话题,在中国这样一个貌似传统却实际上随着私底下色情行业的漫延而暗潮汹涌的浮躁社会里,每每被提出来都显得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如何教?谁来教?甚至要不要教?到底要教到在性知识上到达到何种程度?恐怕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说法,永远难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但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中国人即使再倾向于保守,在针对要不要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问题上,还是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只是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时间程度上存在不同的理解而已。
我以为,根据中国的传统和实际,真正的或者说“露骨”的性教育在小学阶段是弊多利少的。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本身能安全地度过青春期,接受性教育反而对性产生好奇,萌生冲动,性教育恐有变成“性鼓励”之虞。不少老师讲课,说青春是美好的,即使少女犯了性错误,家长也不要一味指责,让她们在青春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实际上从小学就开始性教育太早了,过早地性教育有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再通过其他课外的渠道去了解那些东西,这样接触到有害的、不健康信息的机会反而更大,兴许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更大。
一些专家正因为提出在小学生中进行性教育最强有力的依据是借鉴于西方经验。但西方开放式的性教育是有文化背景的。欧洲城市到处都有裸体的雕塑,西方美学以裸体为美的,西方性的态度是相当开放的,公开的电视节目、超市的书架都可以公开看到性节目及性杂志。而西方对性的态度是以公开的乐趣与享受为传统的,所以你看到西方对性的教育都是开放的,西方对孩子性教育的图书资料许多都是直白地告诉孩子从精卵结合到母体出生的过程,因为社会整个文化背景对性是开放的,孩子在接受到直白的性教育后可以有后续的现实作为基础面对成长的人生。
而东方文化对性的态度是内敛的,东方礼仪特别是中国对性一直是隐晦的,尽管你看到今天中国性泛滥的现实,但公开场合大家还是没有与“性”有任何关系的实物作为背景环境的,这是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地方。如果我们对孩子进行直白的性描述,孩子的好奇心也许就会激发,这个不用证明,我们用自己童年对性的好奇经历就可以反证。性教育变成性启蒙,让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更多关注性问题就可能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因为人的性的潜意识是天然的,你不用教孩子,孩子到一定年龄后也会知道大小便男女是需要有区别的,不要以为这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果,孩子到一定年龄就不会让异性看到自己的裸体,哪怕是爸爸妈妈,这种现象是天然的。
孩子小的时候对所有事情都是好奇的,所以总是问许多“为什么”,而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上的,只是所有“为什么”中的一个,我们不必也完全没有必要对这个“为什么”给与那么多重视,我们只所以认为这个东西重要是因为“性”是难以启齿的,这是长久的观念,哪怕成年人在一起也不会讨论“性”的,包括夫妻二人在一起时也鲜有直白地讨论“性”的,这是整体的社会观念。既然在成人世界都会如此忌讳,那么对于什么也不懂的孩子,又会如何呢?我们成人对“性”的过度神秘化让成人在孩子面前显得无法面对。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孩子们让自己是如何出生的,根本关注的不是“性”,只是出生来历而已,我们没有必要用“性”的现实去回答孩子。
退一步讲,目前要在小学生中进行性教育条件也是不成熟的。除了观念、氛围不成熟以外,专业师资缺乏是十分突出的问题。目前城市小学一般由校医、心理教师或班主任等兼任健康教育课老师,而农村小学则是有一般老师兼任的,专业性不够,使授课方式不妥当,造成接受难的局面。
其实,专业的性教育老师在目前学校和家长中并不受欢迎。华中师范大学性学女硕士彭露露的研究专业是“人类性学”,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彭露露,如果想成为生理卫生教师或生物教师,不是难事;可她执著于成为一名性教育教师。而在当下,中小学并没有专职性教育教师。一位大妈很直接地说:“露露姑娘,你在谈性,我都不好意思。你如果直接跟中小学生讲‘性’,简直是在毒害他们!”北京“少男少女”门诊心理咨询医师邓军则毫不客气地说:“彭露露,你资历太浅,不应纸上谈兵。”她认为,家长不会愿意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上彭露露的课;年轻女教师对孩子讲“性”,甚至存在让孩子陷入对女教师恋情的风险。上海徐汇区某中学校长孙占林说:“学校养不起专职的性教育教师。”
再看外国的所谓“成功经验”。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性教育的国家。1956年起在中学强制推行性教育,主要是性知识教育。结果1960-1965年,少女怀孕增加60%,青少年性病患者也迅速增多。短短几年,青少年第一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从18-19岁下降到16岁。目前16岁以上青少年100%有性行为,50%成年人不结婚,50%的宝宝是未婚生育。美国上世纪60年代开始性教育后,根据1991年美国人口统计中心的资料,两性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男性为15.7岁,女性为16.2岁;到18岁时,86%的男性、62%的女性不再是童男处女。而开展性教育前,大多数美国人都要等到结婚后才有第一次性行为。
专家认为,青少年有强烈的求知欲,还有更强烈的性本能欲望,两者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强烈的性冲动。如果没有良好而有效的性道德教育配合,许多青少年就想去尝试。正如一位中学生说的,理论联系实际,上了物理化学课后就要做实验,学习使用避孕套也是一样。
“安全套教育”从心理上解除了青少年对怀孕和艾滋病、性病的畏惧。而且这些教育在学校里进行,学生会以为学校并不反对他们发生性行为,只要能做到使用避孕套防止怀孕和性病艾滋病就是“安全性行为”,就符合学校要求。从而也消除了对学校处分的顾虑,这种学校教育还使学生有了理直气壮拒绝父母不同意婚前性行为的理由。三个惧怕因素一旦消失,青少年便从心理上获得了尝试性行为的自由。
我个人以为,科学的性教育应该是孩子上初中,也就是说孩子开始出现第二性征时。一方面是孩子这个时候的接受与理解力已经不同于童年了,而身体的变化已经让孩子知道性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童年的存在已经不同了。比如童年男女孩拉手走路是自然而正常的,到了初中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除非两个孩子恋爱或交朋友了。而这时孩子的身体也需要有正确科学的引导了。
最后,性教育不只是知识体系的问题,也不只是社会传统的问题,两者只有兼顾,才可能得到好的效果,所以我个人建议莫让对小学生的“性教育”变成“性启蒙”,西方的性教育模式不适合于中国的现实与文化。

新版出位小学生性教育教材(图片来源:新闻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