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22时20分许,一辆从安徽池州开往杭州的江铃全顺牌小型普通客车,途经G50沪渝高速公路往上海方向169K+700M路段(浙江湖州境内)时,车辆碰撞中央护栏后发生侧翻。事故已经造成7人死亡,13人受伤。其中7名死者中有4个孩子,他们都是来杭州与父母团聚的。(据《浙江在线》6月29日)
放暑假了,一群留守安徽老家的“小候鸟”带着对大城市的向往赶来杭州,因为在杭打工的父母曾答应过,要带他们去西湖和动物园玩。然而,一场车祸却残酷地剥夺了这个梦想,让多个家庭在瞬间支离破碎。
每年暑假,小候鸟是意外伤害的主体。浙江省儿童医院外科沈志鹏医师说,近一个月,省儿童医院的接诊量翻了两番,每到节假日,儿童遭遇意外伤害的概率就要比平时大,今年他们医院的就诊高峰从6月初就开始了。近一个月,省儿童医院的接诊量翻了两番,平时一个月门诊和住院的接诊量大约是100人左右,但6月初开始到现在已经接诊了近300人。
和城里的孩子比起来,小候鸟们的家长工作比较忙,防范意识也较弱,遭遇意外伤害的概率也大一些。据浙江省人民医院有多年急诊经验的涂建锋医师说,根据资料显示,5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12%发生在学校。
少儿意外伤害排在首位的是从高处跌落以及车祸;第二位是烧伤和烫伤;第三位是手外伤;第四位是动物咬伤;第五位是误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品,比如洗涤剂、杀虫剂等。当然,溺水仍旧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意外,不过溺水的孩子大都直接在县级医院处理了,不太会转诊到这些省一级的大医院。
每年这样的惨事都有发生,去年,浙江某地外地来的五个兄妹一起在池塘溺水,造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这样的惨事,闻者心碎,又觉得无助。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这些“候鸟”们?除了乘坐的交通工具不符合规范,孩子们人生地不熟,新鲜贪玩以外,重要的一个是父母和孩子的防范意识太弱了。
暑期还很长,谁也不想再听到类似惨痛的消息。如何预防意外发生?如遇紧急情况,我们又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急救?笔者建议所有孩子的家长不妨一读《儿童意外防范指南》这本书。本博文对此略作一些介绍。

暑期伤害杀手1:溺水
案例:2010年8月18日,婺城区新狮街道玉泉东路99号附近的溪里,3个孩子不幸溺毙。他们的父母都是在金华光华印务公司打工的外地人。据猜测,孩子们可能是下水捞鱼才造成的意外。
教训:绝对不能让儿童单独去湖河、池塘游泳,选择安检合格、有专业救护人员的游泳场所。
去嬉水乐园玩时,即使离开一分钟,也要把儿童抱离水池。不能把孩子单独留在浴缸中。如果家中有年龄很小的孩子,一定要把洗手间门关好,马桶盖盖上,避免孩子跌入马桶。
急救措施:孩子不幸溺水,先拨打急救电话,然后立刻进行急救。清除孩子口腔中的泥土、水草等异物;将孩子俯卧于大人膝部,拍打孩子背部,使口鼻中的水流出;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暑期伤害杀手2:烫伤/烧伤
案例: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一个2岁多的小女孩,看着父母动手做豆浆很好奇,爬上桌子要去碰,结果豆浆翻倒在孩子胸前,大片烫伤;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学父母洗脚,自己动手将开水倒到脸盆里,却因为重心不稳,一屁股坐了进去,全身烫伤。
教训:尽量不让儿童单独呆在厨房,不要将暖瓶、电饭煲等热容器放在孩子够得到的地方。家长给孩子洗澡入浴的时候,一定记得浴盆里先放入冷水,再倒入热水,以避免孩子不懂事自行跑入浴盆内烫伤。
急救措施:发生烫/烧伤立即把烫烧伤部位浸入洁净的冷水中,愈早用冷水浸泡效果愈佳,水温越低效果越好,但不能低于-6℃。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然后再用剪刀剪开伤口处的衣服,用干净的布包扎好后到医院急救,烫伤若不严重(指烫伤表皮发红并未起泡的I度烫伤),一般可在家中先做处理,用冷开水或淡盐水冲洗清洁创面。对发生在四肢和躯干上的创面,可涂上烫伤药膏,外用纱布包敷即可。
暑期伤害杀手3:摔跌伤
案例:26个月大的小男孩哲哲,年初随父母从安徽到富阳打工。前些天的一个下午,哲哲在租住的二楼一张靠窗边的床上入睡。母亲利用这个空闲时间出门,去离家不远的河边洗衣服,大约有一小时。没想到哲哲睡醒后,爬上窗台,从二楼摔到一楼,满头是血,昏迷不醒。
哲哲由120从富阳转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经抢救,目前虽已拔除气管插管,但仍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神志不清,没有言语与动作反应,处于“植物人状态”……
教训:窗边不放置椅子,摇篮、床等其他家居,确保儿童不会爬出去。最关键的一点,是千万别把宝宝一个人留在家里。
除了高空坠落,暑期也是各类摔跌伤高发的时期。这里要提醒家长,家里户外游玩,要先检查游戏器材是否牢固。在儿童骑车,溜冰等时,要为其戴上防护用具,如头盔和护膝等,并有大人在场。
清除家中的危险因素,如卷起的地毯,暴露的电线,栏杆间距离宽大的阳台和楼道等。在洗手间,洗手盆前和楼梯等放上防滑垫。
急救措施:一旦发生意外,要立即让孩子平静躺下;发现有外伤时,可用净水和药皂清洗伤口,用纱布包扎;若出现神志不清时,可解开衣服放松身体,尽量保暖双脚;若昏迷10分钟以上,或者有呕吐、痉挛症状时,应立即送往医院。
暑期伤害杀手4:交通意外
案例:2005年,小风的爸妈带着他坐上萧山一辆出租车。爸爸将他抱在了手中,坐在前排驾驶座旁的位置上。没想到出租车发生车祸,突然弹出的气囊猛烈撞击小风,造成他颈椎滑移,导致颈髓损伤,不管医生怎么努力,也没能留住这个孩子。
教训:抱着孩子乘车其实是件相当危险的事,你以为你是保护他,其实是把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安全气囊。
不要用成人安全带把孩子“绑”在座位上。孩子不能坐在前排,四岁前孩子宜使用后向座椅。四岁之前的孩子,都应该选择后向乘坐的儿童安全座椅;四岁到十二岁的孩子除了使用儿童座椅外,也可以根据座椅的大小来选择儿童安全坐垫。
不要在车上给孩子吃东西,因为刹车等意外都会导致孩子出现呛噎。锁好车门,以免儿童打开车门开关;下车时,请检查、确认孩子已经不在车内,把孩子单独留在密闭的车内是非常危险的。
急救措施:首先做好现场急救,包扎固定、压迫止血并及时转送医院。
暑期伤害杀手5:误服药物/毒药
案例:小男孩康康,因为误食了爸爸抗抑郁药,差点病情危急。等到家人发现他不对劲时,他已经因为药物中毒昏过去了。所幸医治及时,不过医生说,还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本报2010年7月5日曾做报道。
教训:分开家中的外用药和内用药,包括家里父母的化妆品。家中的清洁物品、药物等都应该放在特殊的地方,使孩子不容易拿到,而且要有明显的标识。
急救措施:如果孩子误服毒物,家长要立即打120;送孩子去医院时,一定要带上所误服的毒物或药物;当孩子的皮肤接触到一般家用化学用品时,可用水冲15分钟左右;但如果是强酸,不可用水直接冲,要用干布擦,并立即去医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