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民的麦秸只有“烧”一条路吗?

(2011-06-02 00:03:58)
标签:

新区

宋体

工业企业

秸秆煤

农业

杂谈

分类: 乡村故事

    傍晚下班,开车回市区的家,忽然感觉呼吸困难,眼睛难睁,车窗外望去,起雾了一般,灰蒙蒙的,空气中还有一股烧焦的味道,这是怎么回事?下午5点多从新区下班回来的路上,就在解放路延伸段,看到路两边田里都在烧秸秆,大概是这个缘故引起的吧!晚间,整个城市还是灰蒙蒙的,烟雾倒不是太重,但如轻纱薄幔般地铺满了城市上空。这样的空气环境,给人以一种压抑的感觉。

    看了本地电视报道,才知道这几天是阴霾天气,农民在田里又烧起秸秆,加上风力比较小,空气流通速度慢,最近长时间没有下雨,空气中有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物,还有空气湿度低,所以就形成了这种灰蒙蒙的阴霾天气。

    每年这个时候,田里的油菜籽收了,农户都有烧秸秆还田的习惯。由于农民烧秸杆,不但污染空气,影响市民生活质量,有时还致使交通事故增加,尤其是机场傍边一旦烧秸秆,形成烟雾弥漫,会影响飞机的起降。

    这几年,每年政府也号召不烧秸秆,希望农民正确处理秸秆一类的农作物,但怎么能有效果呢?如果不烧了它又有什么用?所以,政府年年号召,农民年年照烧。

    我的父母是农民,本人也务过农。我深切而朴素地爱父母及乡亲们,父母辛勤劳作为了生活,为了我们不当农民。在曾经的记忆里,我们的农民父母忍辱负重地耕作着,为了吃饱穿暖,为了培养子女。那时候的农村没有谁家烧秸杆的,都收回去当烧柴。

    近几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添置了煤气灶,不再烧柴禾了,秸秆收回去也没用处了,成了农业垃圾。但是秸秆又不便于短期内归田循环使用,所以简单的方法就是烧掉。

    农民不是不知道烧秸秆不好,而是没有办法。工业向农业的侵占,使得农民没有能力处理秸秆这种农业垃圾。也有工业企业收购秸秆作原料的,但是,秸秆才几分钱一公斤,价格天平偏向工业,农民如果响应政府号召不烧秸秆,收起来卖给工业企业,基本上没有任何利润。现实问题很明显,处理秸秆要花钱,让农民花这笔钱,农民算算账,划不来,还不如烧了。政府部门也不是不知道农民在处理秸秆上的难处,一边是城市居民热线电话一个又一个,人民代表呼声一轮又一轮;一边是农民确实没有办法不烧,又拿不出处理这种农业垃圾的好办法。

    从改善环境质量看,禁烧秸秆确实很有必要,但是,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既耗费财力,又缺乏实际效果,还造成农民与政府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更应该采用市场手段,改变农民在烧秸秆问题上的成本核算,才能真正改变农民的行为方式。在目前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中,烧秸秆对农民有好处,对环境,对城市没好处。换句话说,禁烧秸秆的最大受益者是城市和社会,那么,这个受益者是否应该替农民支付相应的成本呢?否则,所有的成本都让农民承担,农民当然心里不愿意。秸秆再利用有很多好处,例如饲料、肥料、发电、制造乙醇、煤化等等,但是,大多数秸秆再利用都是工业方式,如果好处都留给了工业,农民当然也没有积极性。

    据说,目前中国每年秸秆总量约6亿多吨,实际被再利用的只有一半,另一半,大约有3亿多吨,都被烧掉了。有报道说,现在有一种最新的技术,六吨秸秆可以生产一吨乙醇,而国内以前生产乙醇使用的都是甘薯之类的粮食,如果用秸秆生产乙醇的技术过关,这对整个社会都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另有一说,最近在推广一种新型秸秆煤化技术。这两种处理方法不正好既解决农业垃圾问题,也为能源紧缺找一条新途径。虽然温总理曾经对烧秸秆问题做过批示,但就是不见下文。

    难道真的只有一条路吗?我看并不见得,解决秸秆问题已是带有某种公益色彩了,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必不可少。国家对秆秸这一类农业垃圾处理或者再利用技术,应积极地加以推广并给予相应的扶持。如在税收、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使处理成本降下来。另一方面,农业部门和农业专家,不要沉湎于那种空虚的项目和泛泛而谈的论文研究之中,多在实质性上下工夫,做真项目,搞真技术,办真事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