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富人回乡当村官:是农村的一剂强心针!

(2011-06-01 07:10:13)
标签:

宋体

《中国青年报》

村级组织

组织关系

强心针

分类: 社会热点

    浙江青田县有一批华侨放弃海外事业,脱掉洋装回到家乡做起了村官。据青田县相关部门统计,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全县403个村选举产生了57位华侨村官,总数比上一届增加了60%,其中41人还担任了村两委一把手。而在上届36名华侨村官中,有32人今年再度当选。

    青田地处浙南,是著名侨乡,全县有23万名华侨,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原来华侨回报家乡大多是以捐资做善事的形式,现在他们不仅投入资金,还主动投身到家乡的农村建设中来。青田县侨办主任徐向春说,他们敢干事、能干事,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中国青年报》5月31日)

    近年来,各地回乡当村官的现象正在渐渐形成,回乡村官的数量在增加。这其中,不免有弃商回乡的、退休回乡的、农民工回乡的,大学生回乡的,虽然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回乡,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放弃自己的事业或钱财,回乡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建设家乡,当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官。有成功也有失败,当然,也有不同版本的说法和议论。

    富人或者能人回乡当村官到底可不可以?提倡不提倡?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部分农村或者次发达农村来说,可以值得一试。

    当前的中国,一些偏远或者欠发达的农村正在老去。由于新生儿童的减少,加上80后,90后对外界世界的认知,导致了30岁以后的人,基本上都不在村里务农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在劳作。年轻人解放出来,外出打工或者倒腾买卖。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农忙收获的时候,还可以看到一些年轻的身影,但是已经寥寥无几了。因此,农村的经济渐渐萧条,基础设施正在老化,往日农村的活力已不再。因为没有了吸引力,农村已渐渐冷落,成为清明、春节两个节日才热闹一下的地方。这样的农村,就像一棵古树,正在慢慢死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富人回乡当村官,不失为是对带有病体的农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就像干渴的土地,来了一场甘雨。一些热爱家乡的有识之士,翻身不忘本,毅然返乡,挑起建设家乡的重担。他们的到来,不知会给农村带来些什么?

    因为他们常年在外跑码头,见世面,经风雨,所以,能给乡亲们带来新的理念,能给农村带来新的信息。因为他们经过自己几年或几十年的奋斗,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所以,能给家乡带来一定的资金和创造财富的办法。因为他们是学者,因为他们是管理者,因为他们是曾经的政府官员,所以,他们能给农村带来科技、带来知识、带来管理、带来人脉。这对部分相对落后且传统的农村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有人愁这样回乡当村官不合法,因为有的户籍已不在农村,有的组织关系在外地,因此,于法于组织原则都不允许。试问,我们为什么要被这个传统做法所禁锢?户籍不能说明什么,只要常驻不就行了;组织关系,可以迁啊。只要能带动大家走上富裕道路,建设好新农村,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像青田华侨回乡当村官一样,几年来的实践看,收获还是不小的。他们修路建房,开辟项目,发展经济,等等,事实让群众满意。作为住豪宅、开名车的富豪为什么放弃舒适安乐的生活不过,要到穷乡僻壤做个小小的村官?他们自掏腰包为村里打井、通电、修路、修桥、为村民盖房子等,完全是在干亏本买卖呀。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这叫追求点精神上的东西。这点精神追求就是回报家乡父老,体现个人社会价值,成为富贵不报乡,如锦衣夜行。

    富人回乡当村官,还为我们提示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这些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商人手中有资金,有回报家乡的愿望和能力,如果能把他们与乡村特色资源紧密结合,不是可以实现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吗?这样的富人多一些,乡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无疑会更加宽阔。

    当然,富人回乡当村官带领群众致富的模式不一定能涵盖全部,他们的热情、他们的钱和个人廉正或许可以在短期改变一些面貌,但可能无法保证打造一个永远廉洁高效的村级组织机构。如何用制度打造健康有活力的村级组织是更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