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不起葬不起”的“吴江模式”有多少?

(2011-05-20 00:36:22)
标签:

吴江

gb2312

骨灰盒

殡仪馆

殡葬管理条例

分类: 社会时评

             “死不起葬不起”的“吴江模式”有多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亲人离世,原本是一件悲痛的事情,可当家属要求将骨灰盒带入殡仪馆时,竟遭到拒绝;销售商替家属送骨灰盒进馆也遭到殴打,而骨灰盒的价格也由殡仪馆说了算,这样的事情听起来荒唐,但却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

    江苏省吴江市殡仪馆,外面500元一个的骨灰盒,而殡仪馆里一模一样的骨灰盒,价格竟然要2500元,这不是暴利中的暴利是什么?让人气愤至极的是对自带骨灰盒的死者家属,竟雇佣打手出手大打。对于外面卖的就不让你进来,殡仪馆为了达到目的可谓招数用尽,甚至在死者家属上灵车时就让司机开始检查。如果死者家属自带骨灰盒,殡仪馆会找他们交涉,如不买殡仪馆里的骨灰盒,给你一句狠狠的“后果自负”,让人毛骨悚然。

    外面的骨灰盒不让用,殡仪馆里的骨灰盒又太昂贵,两难的处境让家属们无从选择。那么,一个骨灰盒到底值多少钱?自带到殡仪馆究竟可不可以?吴江市是否对价格进行过规范呢?

吴江市民政局副局长石和民硬梆梆甩出一句话,这是扰乱我们正常的经营秩序,尽量不用外面的,外面卖的骨灰盒质量不行,物价局曾出台明确规定,骨灰盒利润须控制在进价的30%左,殡葬行业自然就是垄断行业,都是我们政府财政买来的,这个也是我们管理的一种方式,这是殡葬业的吴江模式

    殡葬垄断殡葬暴利已经不是一年二年了,只是死者家属认为人已死了,还是落土为安,冤枉钱花了也就花了,把这档子事滥在肚里罢了。但是,你不说,不等于他就此罢手,而是愈演愈烈,有时,简直是要活人的命,不得不让人们起来说几句。国家有关部门多年来提倡文明、节俭、绿色办丧事、整顿殡葬服务市场;但公众却面对殡葬垄断殡葬暴利,发出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丧葬之人欲断魂死不起、葬不起的无奈声音。

还是在前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吴刚列出了一份丧葬清单:一个成本只有几十元的骨灰盒,可以卖到三四千元甚至更贵;一个墓穴动辄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北京的一些殡仪馆,如果只选择运输、保管、火化3项服务,需要一、二千元;如果加上整形美容、遗体告别等服务,全套办下来得三、五千元。全国各地大致都一样,从墓地到火花,费用一大笔,死者家属负担比较重,也说明了吴江模式不仅仅只有江苏。

那么,为何会出现吴江模式

    一是殡葬暴利的后台特别的硬爽。殡葬业是民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而独家经营,因此,是一个没有竞争的单位,是一个有上级庇护的单位,也是一个百姓不想说、也不敢说的垄断单位。

    二是缺乏法律的制约。现行的《殡葬管理条例》是1997年7月21日发布的,明显滞后于现行的殡葬业管理。2007年5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到时今都难以成为正式法律文本。因此,目前的殡葬管理是行政性的,仅靠一些地方领导拍脑袋来管理的。由于各地的发展状况、经济环境、风俗习惯的差异,加上地方民政部门对于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的态度不一,难免会造成殡葬管理的混乱现象。

    三是传统习俗的因素。你是孝子吗?你孝顺父母吗?你就忍心让父母都居住在那么一个小格子里面吗?电影《非诚勿扰》中,墓地推销员如此忽悠男主角。很多中国人受传统观念影响——百年后希望入土为安,随之而来的就是购买墓地或骨灰格位。这几年,人们越来越注重厚葬,相互间的攀比现象使新的迷信浪潮再掀高潮,这也给殡葬经营单位有了有机可乘。

    殡葬服务的专业性不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民间资本完全有能力胜任。充分的市场竞争,比建立在垄断之上的所谓免费更有效率,也更能带来质优价廉的服务。破除垄断是殡葬改革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任何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改革都徒具观赏性。殡葬是处理亡者的后事,虽然无关于国家经济命脉,但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大事,因此,百姓祈盼何日能破了吴江模式,出现一个绿色环保、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殡葬服务新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