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招生亮“家底”演的是哪一撤?

(2011-04-27 14:39:50)
标签:

幼儿园

教育

杂谈

分类: 社会时评

    近来,上海全市各幼儿园开始接受报名,一些家长说起报名时的尴尬事,老师不停地询问家长的工作和职务,收入状况等等。老师问:你和你爱人是做什么的,啥职位?有的甚至要挖出祖辈是否还在工作、从事什么工作等等,还有的老师干脆对着三四岁的孩子问:你家里有几套房呀?有的老师还问有没有汽车、什么牌子的……(《解放牛网》 2011-04-26 )

    小朋友上学前,难道还要先亮家底?这让家长们无所适从:这到底是选孩子,还是选家长?

    这几年来,学前教育的门类越来越复杂。从学校的性质看,有公立幼儿园,社区联办幼儿园,个人出资的私立幼儿园和民工子弟的幼儿园,学校门类比较多;从幼儿园的等级看,有普通的,有贵族的,有特色的,也有临时应急的,层次参差不齐;从招生的原则看,有按学区的,有择校的,有混合的,选择标准不一;况且各学校的收费标准又不一样。因此,学前教育的秩序不是十分清晰。难怪孩子到了该上幼儿园的时候,许多家长都犯愁,到哪里去上学?学费怎么样?

    如今,学校查学生家底,家长又多了一层尴尬。显然,老师直勾勾的问话,触碰了家长敏感的心。不少家长心里直犯嘀咕:是不是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更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条件差的会被晾在一旁?孩子会不会因为家庭条件,被分成三六九等?

    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近几年来,一些老师借节日、生日之名,让学生送礼的不在少数。个别学校在对待学生教育待遇上也有分彼此的现象出现。如班干部过多,学生座位排列,先进评比,等等,社会对此彼有议论。

    有家长认为,谈工作,聊收入,如果老师只是想多了解一些孩子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或者收集一些家长资源,以便聘请有专才的家长当校外辅导员,这样做也无妨。但如果因为孩子的家庭出身就给他们贴上相应标签,显然违背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更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嫌。

    再说,小朋友上学前先亮家底,这样的做法在某种角度上看,有侵犯个人隐私权之嫌。各个家庭情况有异,有的或许家财万贯不想声张,有的或许穷得叮当响怕羞,有的或许出与职业保密原则不能讲,有的或许有家丑……人家不愿讲,你却穷追猛打,挖根揪底,怎么受得了?

    说到底,这是封建等级观念的沿袭,是学校和教师的私心在作祟。这是一个新的教育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