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蔬菜价格轮番上涨,“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等新词丰富着辞海的内容,通胀不断,调控难控。中央政府继“四条措施”以后又有新策。可是能修复这只“菜篮子”吗?
被全国居民所熟知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已经22年了,这只“篮子”今年算是被捅了个漏洞,城镇居民怨声四起。我以为,击垮“菜篮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近看,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全球货币严重超发放水,加剧了全球性通胀。其次是国内房价一涨再涨,诱发了生活必需品的跟风上涨。再次是投机炒作,人为制造虚拟经济领域。从过去看,造成蔬菜价格猛涨的原因更多。诸如农业灾害性天气的影响,造成季节性减产;农业生产效率底下;国内物流运输体系的不健全,千里之外的运输是经常的事,运输费、损耗费、保鲜费等费用增加;交易与经纪人市场也不成熟;城市郊区和一些集镇周边,开发商不断的“种楼”,农业种植面积急剧减少。而且,“菜篮子”中央提了22
年,市长早已“不提”好多年,政府对“菜篮子”工程渐渐淡化。种种原因,积聚起来,与外因一旦结合,就爆发了此次上涨。
我以为,不管什么原因造成“菜篮子”难提,只要中央和各级政府很下决心,问题总会解决,但前提是要发展和保护好农民的“菜园子”。因为没有“菜园子”那来“菜篮子”,“菜园子”是菜价之本,只有“菜园子”生机勃勃,“菜篮子”才能价廉物美。
如何发展和保护农民的“菜园子”呢?笔者愚见几点,可否尝试。当然,是要建立在不断排除外来诱因的前提下所作出的努力。
首先是要做“菜园子”工程,这是事物的根本。以前,农村改革连续几个“一号文件”,我看也可以来个“菜园子”一号文件。从农民生产资料保障方面,从农业科学技术方面,从农民土地流转和合作社建设方面,从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方面,等等,给“菜园子”吃些补药,开出实实在在的“支票”,要“看得见,摸得着”。回看这几年,农民种菜种粮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乡镇农技人员老化,地方政府重农政策越来越少,农业科研滞后,抗自然风险能力减弱,减产、绝收现象常有出现,有的甚至血本无归。所有这些,都需要各级政府重新审视当今农业现状,深入调查研究,推出扎扎实实、行之有效的重农政策。希望市长要新提“菜园子',做”菜园子“的护园使者。
其次是解决“菜园子”的“地盘”问题。现在,随着工业和商业用地的不断开发,城市郊区到农村的蔬菜基地越来越少了,这也是要解决问题的根本之一。从“土地红线”的要求和居民蔬菜供应的需求看,确保“菜园子”“地盘”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保“地盘”是是当今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以为,城市开发必须建立在实施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节约用地。对城市老区、政府单位闲置房屋、宽松型企业厂房等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配置不失为挖潜的一个手段。另一个方法是要将城市建设的重心下移,加大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和力度,分流城市居住的压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再次是不断探索“菜园子”工程”建设的新方法。农业生产不能再走老路了,蔬菜生产更不能“老调重弹”。当前要在如何加强流通领域的优化配置,减少运输压力,可以让农民轻松地直接进城进市场,让“菜园子”直接与“菜篮子”“见面”,减少各种环节,节约成本。可以研究和探索“菜园子”工程的运作模式,让工商业主或城市经济实体下乡参与“菜园子”工程建设,探索新型的合作形式。也要研究“菜园子”风险问题,诸如在风险基金、政府补贴、科学种菜等领域有大的突破。只有共同的努力,我们的“菜园子”才会越来越盛、“菜篮子”也就越来越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