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中华文明 一 立即停止使用“中华文明五千年”
(2011-04-23 18:35:13)
标签:
文化 |
事实上,远的不说,最迟在28000年前,山西峙峪人已经熟练地使用弓箭;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人已经使用骨针缝制衣物;7000年前,浙江河姆渡人已经栽培水稻;6000年前,陕西半坡人已经制作出精美的陶器,并开始使用许多类似文字的表意符号。以上事实表明,中华文明早在5000年前很久就已经诞生,并在华夏大地上蓬勃发展(补注:通常文明起源的标准是有文字、有城市、有国家组织。我国近年已发现一批四、五千年前以及五六千年前的城市遗址,而我国文字的使用亦有学者认为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1994年辽宁阜新市查海村发掘出8000年前用红褐色砾石摆塑的巨龙,长19·7米,头部最宽处约2米)。
当然,在上述文化遗址和其他大量文化遗址中,尚未出土具有文明起源标志的文物。笔者所谓文明起源标志,即我们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过什么文明活动事件。但是,“五千年”的说法,同样没有文明起源标志;它是根据三四千前的殷商甲骨文,以及有关文明活动的传说,并假设这些传说具有一二千年的时间长度,从而得出“五千年”这个数字的。显然,这种假设与事实不符,因为大量史前(这个词不准确)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传说时代可能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远远不止一二千年的时间。
在我们没有找到更好的文明起源标志之前,笔者建议暂以7400年前为中华民族起源的起点。理由如下,我国自然科学工作者根据科学考察和研究,发现在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大约在10000年前),海平面开始上升;到7400年前,海平面上升达到最高点,海水淹没华北平原,泰山一带变为海中孤岛,海岸线西
侵至太行山脚(京广线一带);此后海平面逐渐回落,海岸线逐渐东退,直至今日之地貌(参见《中国自然地理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与此同时,我国远古众多部落(包括具有国家性质的群体,下同)都流传着大量与洪水泛滥有关的传说,这些传说原点很早就被文字记录下来,有的则至今仍然在民间广泛流传。比较著名的有,伏羲女娲部落的传说,炎帝部落女娃部落的传说(即精卫填海),尧部落、舜部落、禹部落的传说(黄帝部落没有洪水传说,因为黄帝部落居住在西北地区),以及太行山区愚公移山的传说(开山的土石要运到海边,相当于精卫填海;后人由于不知
道远古环境巨变,故而对移山填海行为不理解,才转述为寓言)。
因此,关于洪水泛滥造成巨大损失的传说,大体上发生在海侵时期(即早于7400年前),当时居住在华北平原上的部落被迫迁徙(黄帝与炎帝、蚩尤之战,则与此有关)。同理,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大体发生在海退时期(即晚于7400年前);所谓疏导洪水的说法,实际上是排除海退后在低凹地残留的海水。显然,发生在华北平原(包括黄淮平原)上的这场海水西侵和海水东退的自然景观巨变,已被我们的祖先用传说的形式记录下来;与此同时,也记录下来了先民与洪水搏斗求生存的过程,因此也就具备文明起源标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