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庸》详解:第二十一、二十二集

(2020-02-01 21:22:04)
分类: 儒家经典
中庸证释:第二十一集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归根:修人道,达天道。  
天下之达道五:
达 :自古至今, 公认。
五伦:五种人际关系 。 
神权(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君权—人权。商汤:予小子履,帝臣不蔽,简(明鉴)在帝心,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万方有罪 ,罪在朕躬 。 
君权:天视自我明视,天听自我明听。
君臣:君仁臣忠,身之相临 。 
父子:父慈子孝,身之相生。
夫妇:夫唱妇随,身之相配。
昆弟:兄友弟躬,身之相序。
朋友:身之相助。
臣弑君,子弑父,春秋242年,6皇帝被宰, 亡国51。
达(公认):德(显露于外,力量,行为, 促成达道的一股力量)。
知:智慧去判定 ,心之明睿, 进入道场,  智慧去判定 , 毅力去修持。
仁:本体去发露, 心之公正。
勇:坚毅的力量去推展。
自性内照,三毒既无, 地狱等罪, 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
行:靠一来推展。
一:天理自性。
一:修道自性复活。贯:贯通在六根之中,内心修道。
一而不贯,得而不修。
自性不活,法法皆死。
经为死语 ,法为死法。
各个智慧不一 ,悟力不一  ,佛缘不一。
先得后修,立于不坠之地。朝闻道, 夕死可矣。可:可超生了死。
生而知之:乘愿降世。
学而知之:见贤思齐。
困而知之:遇到失败, 挫折, 提携成全。
一:相同,成道归根复命。
安而行之:率性而行。
利而行之:有目的,有企图。
自性得度。  
或:有些人。
勉强而行:心不甘、情不愿、很被动。
好学:学道,学圣人之言(经典),增进智慧 。
力行:博爱 、平等 、慈悲、  忠恕  、行仁。
知耻:恐落人后,耻不如人。
贫:贫莫贫于不求道。  
贱:贱莫贱于不知耻。
气禀拘于未生之前——质性。
物欲蔽于既生之后——习性。
治人:治好自我心性,天下国家,移风易俗。
修道:脱胎换骨 。 
行道:移风易俗。
求于己者,终身受用不尽。
求于外者,到老到死尤感不足。

中庸证释:第二十二集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哀公(姬蒋):定公之子,追封谥号。政权被季孙、 叔孙、 孟孙掌握。
借政治物质相言道,  指末世的修道士,被名利,权势所瓜分。
问政(治理众人的事)——心性道德如何提升。
凡:涵盖先天后天。
为:治理。
经:径路,不变的法则。
修身:内圣。
1、 内悟如如不动的本体。
2、 如是我闻
3、 本体,天命之性。如果本体不明 ,活在世不能天人合一  ,死后无物返天 。 夜夜伴佛眠, 朝朝还共起。 顾諟天之明命 。 中(宇宙的主宰, 天地的根 ,人的自性佛)。 心性是道的精华。
宗教:神秘性,  哲理的探讨。
修身为本:自性内照 ,三毒即除,  地狱等罪, 一时消灭, 内外明彻,不异西方。
尊贤(内圣)。
1、 敬大臣(宫中)、(六根)。
耳——佛耳听佛音。
口——佛口说佛语。
眼——佛眼看佛景。
手——佛手做佛事。
把佛放在心中,观察自己。
把本性放在心上,评论自己。
2、 体群臣(地方)。
3、 怀诸侯(边疆)。
亲亲(外王)。
1、 子庶民。
2、 来百工:来:鼓励照顾。
3、 柔远人:柔:安抚。
实行九经的功效:
不惑:不迷惑。
尊贤:尊重六根,慎心物于隐微, 遏意恶于动机。
亲亲:尊敬亲人,修道人。
帝(上天所遣)臣不蔽(朦蔽不用),  简(明鉴)在帝心 , 朕躬有罪, 无以万方 , 万方有罪 ,罪在朕躬。
朕:我。皇帝自称。
眩:眼晴模糊不清。
孟曰: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
眼见心不乱,耳听心不烦。
天子、诸侯(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平民。
畏:敬畏,爱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