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详解:第七、八集
(2019-03-17 21:51:48)
标签:
圣人立法三千载。昔日栽花今日开。 |
分类: 儒家经典 |
《中庸》详解:第七集
中庸第三章 :中庸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中:1、道体,无形。
2、 天命之性,道。
3、 内圣,存於己。
4、 达天人合一。
庸:1、道用,展现。
2、率性之道:德。
3、外王,形於外。
4、尽性,返本。
天、地、人三才,人为贵。
道是无形的存在,靠有形的人去执行。
道真人真一切真,道真人假一切假。道必须由人去展现、体证、去充实。否则道只是虚理。人能弘道,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至矣乎:好到极点。
1、
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超生了死,改变命运。
2、 得道的因缘。
历劫以来早已备好今生得道的有利条件。所以今之遇佛世,闻正法,乃是累劫善果成熟而己
。
祖德厚,根基深,佛缘大是闻正法的三个条件。
《金刚经》:正信希有。佛告须菩提: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章句:金刚经的四句偈。
偈:1、发自般若本然之性。
2、 出自本来面目。
3、 所悟的特殊见地。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应如是住,应如是降伏其心。
当知世人弗,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无住为体,离相为宗。空理为本,断疑生信,空理,密言。
道德经:直言。
儒家:证言。
既已得道者,千万不可以轻视自己,否则就要枉逢佛缘。
释终儒起,道兴火宅。
佛偈:
释家从此绝宗风,
儒门得法至道通。
日后三期开普度,
正心诚意合中庸。
3、 道的殊胜
无上性,竖通三界,天人合一的枢纽。
母性我性相系的脉络。
超越性,不可思议的改变,刹那的良心发现,和佛心流露化为永恒。
普遍性,不分上中下,不分贫富贵贱,照单全收。
易修性,在家庭中,工作中,道场中,慈悲心,平常心,欢喜心,都能成就无上道。
4、 仪式的殊胜
历代圣佛成道必经的薪传仪式。
子贡:赐不受命
弥勒祖师宏愿加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捷径。
无数仙佛护持照临的薪传仪式。
民鲜能久矣。
1、 未得道,不能彻悟深奥的哲理。
2、
对道的体悟不足,只限於理论认知。
解悟:文字言说,理论认知,对道的体悟不足
。
证悟:
信愿行证
《中庸》详解:第八集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糜世天道降。
乱世圣人出。
老子:公元前565年,春秋时代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周藏室之吏,居周久之,见周之衰,遂乃去,出涵谷,而莫之所终。关令
尹喜,死于扶风,葬于槐里。
孔子:公元前551年,人生政治理想不被当时世人所接受。
乘桴浮于海,子欲居九夷
。不行:不能宏展,不能推行于世。
知者过之,
愚者不及。知:贡高自大,自命不凡,愤世嫉俗者。
道:不接受,曲高和寡,善终之路。
愚:道与和无关,无法落实在生活中。
老子: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
被褐怀玉,言言见性,句句证理。
所言:人之所固有(道)。
所行:人之所当行(德)。
人多求于奇,多行于曲
。
言宗:道的根据。
事君:德的流露。
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
以衣衣之,以食食之。
老子:知(彻悟修为很好),不知上(人上人),不知知(以为彻悟)病 。稻穗实,穗低垂。
绝圣弃智,民利百信。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大道废,有仁义 。
圣人立法三千载。
昔日栽花今日开。
知、贤、愚、不肖,人心偏离。
中:不偏之谓中。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与人密不可分。
1、
吃饭:一日三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感恩过造物主?谁感恩过辛勤的农夫?
2、 道:由天而人的一点元素,坚的命脉
,人天相通的枢纽,是母性我性相印相系的脉落,藉此达天人合一。天命之性,人要率性,尽性返本,由人去充实体证展现。否则道只是虚理。人能宏道。
3、 孝:父母的辛劳血汗。
佛偈:记得当初我养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我由他饿,莫让孙儿饿我儿。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忠臣必出自孝子之门。失去了道,人人成为没有灵性的白痴。
道之不行矣夫?孔子的感叹哀伤。55-68岁周游列国。齐:周成王封分给吕尚(姜太公)。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摄政)。牧野一战,武王3000兵,纣王700000兵,纣王逃回朝歌城,自焚而死。成王封周公在鲁,齐宰相晏子使楚。
秦始皇,徐市(福)
五十岁,死在沙丘。赵高、李斯(扶苏岳父)。胡亥:灭秦者,胡也。秦(47年)汉
隋(38年)唐, 侍卫宇文化及杀隋炀帝。
前一篇:《中庸》详解:第五、六集
后一篇:《中庸》详解:第九、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