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2014-01-07 22:12:57)
标签:
舞蹈学术论文----倩校园 |
分类: 原创 |
舞蹈源于生活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舞蹈的创作就更不例外了。舞蹈是一种源于现实生活的、通过人类肢体动作与音乐等元素塑造艺术形象为目的的艺术形式。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社会生活无处不在,创作者首先要做到的是打开感觉器官,也就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感知周围世界,好比一块海绵扔进海水里,让这块海绵充分吸取来自生活这个大海洋里各方面鲜活的感觉。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广泛积累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但是,从生活到舞蹈创作,绝非直白照搬和复印,舞蹈编导们应该了解生活与舞蹈的本质关系,遵循舞蹈艺术创作规律,掌握科学创作的原则和方法,最终创作出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舞蹈作品。
舞蹈艺术在表现手段上的特殊性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情节内容,塑造典型形象。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从深入生活捕舞蹈形象、创造和组织舞蹈语言、编排设计舞段,到将其艺术构思通过排练最终由演员体现于舞台之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艺术创作过程。因此,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与生活也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的。
舞蹈创作中的动作来源大部分来自生活动作的提炼,要使它成为作品中的“舞蹈语言”,就必须根据内容、人物的需要去提炼雕琢,而不能生搬硬套。各类舞蹈作品编排的产生和形成,是舞蹈艺术适应社会生活前进和发展的必然,体现着舞蹈审美活动的客观发展规律。舞蹈创意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舞蹈艺术的创作更注重有创意地再现和表现社会生活,这种创意主要来源于创作者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感悟。
尽管社会生活无比生动、无比丰富,尽管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如果不经过舞蹈家创造性劳动,无论社会生活多么生动丰富,也无法直接变成舞蹈作品。诚然,舞蹈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无论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它都得有一个最初的参照物,它都得有一个原型物象,这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正是客观的社会生活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最原始的素材。但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舞蹈形象,直到形成完整的舞蹈作品,又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一个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舞蹈家创造性的劳动,是这个创造过程从起点到终端必不可少的中介。任何舞蹈作品的创作都必须经过:社会生活一舞蹈家的创作活动一舞蹈作品,这个完整的运动发展过程。因此,舞蹈家的创造性劳动是由社会生活到舞蹈作品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艺术美虽然来自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现实美虽然生动丰富,却代替不了艺术美,从本质上看,舞蹈艺术美是舞蹈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舞蹈语言是由若干动作编织连接而成的一种具有表情达意作用的特殊组合。舞蹈语言的编织创作如同乐曲的旋律创作一样,对作品内涵的外化是至关重要的。平庸、谬误的语言编织或是简单的堆砌动作都会使作品变得苍白,且有语无伦次之感。从生活中提炼出舞蹈形象,将生活艺术化为舞蹈作品的过程,只有准确精彩的舞蹈语言才会被观众接受,使视觉的欣赏精彩纷呈。把生活中的点滴与编舞技法天衣无缝的结合起来,舞蹈编排出来的作品才是舞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才能体现生活演绎舞蹈,舞蹈体现生活!
因此,行事舞蹈工作的人,一定要将自己心爱的舞完全融入生活之中,举手投足间用相同的方式去用心生活。但生活美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舞蹈美,无限丰富生动的生活美,就整体而言可使一切舞蹈美相形见绌,但就编舞作品表现的特定范围来说,它经过了二度创作,成为了艺术形象,其艺术美就高于生活美,显示出更隽永、更生动的艺术感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