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茵梦在写克里希那穆提的一段

(2011-07-27 23:57:27)
标签:

杂谈

    “然而小我又要如何开始呢?这“如何”二字一出口,已经暗示了方法与追求之心,克氏敏锐的心

智立刻照见这其中的陷阱。他说:“如何二字指的并不是方法,而是一种探索,但改变到底是什么?真

有改变这回事吗?还是只有在完全改变之后,你才能问这个问题?……改变意味着从现有的状况转向另

一个不同的情况。这个不同的情况到底是现有状况的反面,还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东西?如果它只是现

有状况的反面,它就根本没什么不同……譬如冷、热,高、低,正中有反,反中有正,因为有对比,它

们才会存在。然而凡属于比较级的东西,即使有程度上的不同,骨子里的本质还是相同的,因此改变成

相反的情况其实就是根本没变。即使改变的举动能带给你一种上进的感觉,仍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幻象。

 

    这一大段话令我开始省思传统修炼的问题。当我们努力在修的时候,心中其实充满着想要变成某种

理想状态的欲望,这份欲望的本身就会令我们原地踏步。怪不得我接触过的某些努力打坐或打七的老参

,并不给人一种人格成熟、智慧明透的感觉,反而有一种较量和竞争的世俗感,比不修的人还要封闭、

狭隘。多年之后台湾开始有人引介上座部的原始佛法,譬如佛使比丘和阿姜查的著作,许多人才恍然大

悟,原来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提出的观察——人类是颠倒的——指的就是人心中想要变得更好的欲望

 

    “如何”二字一出现,我们又回到了方法的问题。从古至今的宗教人士都企图透过某些方法来打破

自我的牢笼,体悟宇宙无限的大能,他们尝试苦行禁欲、离群索居、禅定冥想,所有能努力的都努力了

,但没有任何努力真正达到了目的。博姆接着问道:“是不是因为所有的努力仍然局限在‘变成’的范

围之内?”克氏回答:“没错,不过人们始终没有领悟到这一点。他们必须把这一切都放下。”这里指

的就是放下心中的时间感,只进行每一个当下纯粹的观察和聆听。因为克氏不强调刻意修炼(刚才提过

刻意修炼之中一定有“变成”的欲望,所以仍然陷在自我中心的活动里),他指出只有在日常生活自然

进行的活动中维持开放而纯粹的看与听,才有可能无为地领悟当下。他说:“聆听的时候脑子里有没有

声音,还是完全没有任何噪音或妄念?假设你想表达某种超越文字的东西,但如果我不能完全安静地聆

听,我就无法了解你说话的深层意涵。现在就是当下这一刻,里面尽是一些时间感和思想。思想一旦止

息,当下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换言之,当下就是空无,空无就像零这个数字,它包含了所有的数字

在内,因此空无就是万有。但是我们非常害怕进入空无状态。”“空无包含了整个宇宙,里面不再有我

的琐碎渺小的恐惧、痛苦和焦虑。空无意味着整个宇宙的慈悲,而慈悲即是空无,因此空无就是无上的

智慧。”

 

    克氏所指的空无和佛道两家的究竟真理如出一辙,那是一种大智若愚、化繁为简的状态,因此克氏

又说:“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简单,他就能了解错综复杂的人生。但我们的起步就是复杂的,所以我们

永远无法认识简单。我们的脑子受到的训练就是去认识复杂的东西,并且还想得到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

答案。我们无法认清单纯的事实是什么。”这些话使我联想起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

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复杂的知识系统并无罪,但是在人尚未认识自己的真相之时,这

些知识只会使事情复杂化,然而一旦体悟到损之又损的空无及无为,知识就成了可以活用的工具,换言

之,是人在运用知识而非被知识所役用。”

 

 

 

 

 

我一直很好奇“修”是要“修”什么,“提升”又是在“提升”什么。当修的人自觉我已经比你们先走一步冒出妄我的优越感,是否已经显露出“傲慢”的倾向。你将得到什么,渴望成为谁,是否将目标又推远了一步。水瓶纪预示牛鬼蛇神的出没不得而知。我们该做的是始终保持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变成原始初衷的孩童,放下欲望和偏见,如沙漏一般滤走无用的沙石留下精华。警觉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是否隐藏,贪、嗔、痴、妒、慢、疑。这才是提升自己的路。这和基督所说的七宗罪不谋而合。借用佛教中所说的各种念来觉察自己。不是妄想成为谁,每一个人都保有‘特别’的权力。冥想和祷告的好处是消除身处繁复世界不时冒出来的顾虑和杂念,真要妄想得道成仙,至少再练个两万五千年吧,这又不是现代版的白蛇传。

 

补充: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嗔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

妒  妒忌在这个世界上产生了无数的小人与滋生了无边的罪

慢 “傲慢”把自己和别人相对比,内心产生高傲的心理,称为慢。
疑  对于诸真理常犹豫不决。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轨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

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

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上海建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