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我与工作结缘于05年。那年,刚刚毕业的我,带着那张竹席,一两个脸盆,和没敲碎的热水瓶,卷着铺盖离开了学校。社会对我来说是猛兽还是禽兽,傻傻分不清楚。
从江湖上混过的人这里听说,所谓的社会是如何复杂的事情,绝对不是你读书成绩不好就必定与扫垃圾划为等号,说明白点,读书差的也可以卖羊肉串,成为年收入50万的款爷,区别在于你是否捞的住机会,是否肯吃苦肯干。于是我从那里看到了火炬和希望,熊熊信心照亮我心。烧掉应试教育,烧掉学生手册,烧掉成绩单,烧掉埋在土里的30分数学考卷!
很荣幸,我被热线编辑部收为一员,更荣幸,我进了总编部成为《侬好上海》的封面编辑。这名字听上去就是那么的不羁,侬好上海是新兴部门,没有过多废话,讲的就是特色,玩的就是性格,撑的就是场面。我等小农一进部门就被老大的宣传力度感染到。不再墨守成规,且正合我意。
记得我做的第一个专题,设计的第一个页面,还不是普通的一般,是十分相当的普通。但老大很给我信心说:不错,有想法。让我着实一惊。为此,我猛修炼排版技术,翻丢弃的旧杂志旧报纸,读百年不看的世界名著,赏古人的画,下国际象棋,平均开发左右脑,提高审美水平,效果时而惊艳,时而落伍,阴晴不定。契机出现在某日我很觉悟的茅塞顿开,锁定当季潮流杂志,抛开过弃版面,向周围的同事求学,关于photoshop的秘招若干。于是,开始从有些进步,到广受的好评。能力在于开发和驾御,我总觉得每个人都有超能力,我的超能力,过去被我鉴定为,吃西瓜的速度特别快并且不用吐籽。现在,我可以自信满满的说,我的超能力还在无限开发中。
编辑部关于探讨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成专题是最有趣的事情。老大也让我们发散性思维,或做成系列专题。记得10周年特辑里,做的《10元吃到饱》,老大出的主意,我觉得挺有意思,于是带着傻瓜机跑了很多小吃店,街边小吃、丐帮专座、10元吃到胃涨气等,民间路边摊。让我这种平时不爱小吃的人,突然很入戏,缝人就说,今天去吃文庙菜饭伐啦,带好人字拖鞋哦。以至于后来养成了,边走边吃的习惯。人生整一个无常,谁说不是呢?
不想和命运妥协的女编辑在工作中找到潜力,是无限快乐的事情。而最大的潜能爆发,就是老天给了你这个机会。以上感谢生我的父母,感谢热线同事,感谢编辑部,感谢我自己活的这么茁壮。
为公司征稿憋字300,休闲类散文,形散神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