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节气养生正安雨水 |
分类: 中医养生 |
【正安养生·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篇】 |
||
|
||
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农历正月初九 雨水 本期导读 【雨水养生】健脾祛湿 适度春捂 【中医养生】缓解春困 赶走疲劳 【养生药膳】春来养生 食粥有道 【正安学院】三生万物 一本正经 【通神好药】调养脾胃 皇帝生菜 |
||
【雨水养生】 |
||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导致损害脾胃。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 《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 雨水时节,倒春寒时常“不请自来”,雨水降临会导致气温降低,所以不要过早脱去棉衣,以防风寒侵袭,引发感冒、关节炎等,《摄生消息论》中说:“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膜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而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孙思邈也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民间也有着“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等俗语,可见,在这春寒料峭、湿气袭人之际,还是要多穿一些衣服,适当地捂一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需要,也是为了抵御时邪、预防疾病。 雨水的病候: --易患感冒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低,昼夜温差变化大,体弱的人易感冒。多锻炼,多到户外深呼吸,多晒太阳,体弱易感冒者可吃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 --关节易痛 雨水节气,初雨将下,易患关节痛,尤其是肩关节、腰关节痛较多,要注意保暖。 --易乏困 春天,气温升高,腠理疏松,脑血流量相对减少,所以常感疲劳乏困。此时,应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
||
【正安医馆养生建议】 |
||
雨水这个节气里,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春捂”,就是到了春日不要急脱去厚衣,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虽雨水时节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易感风邪而致病。 **春捂重点是下半身--腿和脚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就是说,春令时节,下身应多穿一些。中医养生谚语“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讲的也是关于下体腿脚的保暖。 >>脚--人体的第二心脏 从经络学上来看,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感应点和反射区,是五脏六腑精气输注、会聚的地方,这些地方受到湿寒侵袭,五脏六腑都会受影响。脚位于人体最底下,距心脏位置最远,血液循环最不畅,所以脚更易受湿寒之气的侵袭。脚部保暖除穿上合适的鞋袜外,每晚睡前还需用热水泡脚。 >>腿部防寒有妙招 中医上“风邪”是“六淫”之首,在《黄帝内经》中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记载。大腿外侧胆经上,有个穴位叫风市穴,如果不注意保护腿脚,风邪便会携湿寒,由这个穴位侵入人体,在风邪的长期侵袭下,易形成“风寒腿”。敲风市穴,具有将虚邪贼风拒之门外的功效,坐着、站着都可,累了的时候,敲20~30下左右,便会让健康“随风而至”。 干洗脚:用双手从大腿根部按摩至足踝,再从足踝按摩回大腿根部,重复10~15次,也可起到腿部保暖的作用。 “春捂”并不是说穿的衣服越多、捂的时间越长就越利于健康,而是因人而异。体热的人少捂几天,老人、小孩和一些体质偏寒的人多捂几天。如果温度低于15℃,为了健康着想,还是先让厚衣服多陪伴几天吧。如果“捂”了后身体容易出汗,就可以脱掉厚重衣物了,以防“捂”出了汗被冷风吹袭,更容易生病。 **巧用穴位驱赶“春困” 春天到了,天气渐渐转暖,“春困”来袭,使人们时常感到困倦,无精打采,迷迷糊糊。怎样赶走春困?学着按摩以下几个养生穴位,以提神醒脑,摆脱春困。 >>缓解春困不能靠睡 缓解春困仅靠睡是不行的,会出现越睡越困的现象。那么,怎样缓解春困?锻炼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防止春困。春天最好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活动,多做些深呼吸,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消除困倦。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可以用拇指按揉内关、神门、三阴交。这三个穴位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10分钟,就可起到安神定志、调整睡眠的作用。 神门穴:常按神门穴,对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内关穴:用一只手握紧被按摩的手的手腕处,使第一只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内关穴上。用指尖有节奏地进行按压,按摩以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最好。 三阴交:三阴交为脾经、肾经、肝经交会之处,除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
||
【养生药膳】 |
||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雨绵绵的序幕也即将拉开。万物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但人体长期在这雨水的“滋润”下,不仅浑身会有黏腻感,往往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这是由于人的脾胃受到湿气困扰所引起的。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那么怎么做才能达到健脾祛湿的良好效果呢? 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加入药材后,更能治疗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民间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 祛湿极品粥非“薏苡仁党参粥”莫属。食材只需两样:一是薏苡仁,一是党参。薏苡仁,民间称之“天下第一米”,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它的美容功效也是众所周知的。 关于党参,其根形似人参,在古代也被称为人参,唐、宋、元等朝代都曾作为贡品。党参味甘性平,健脾补肺、益气生津,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有良好疗效。 将薏苡仁与党参一起熬粥,健脾胃,祛脾湿,补气血,实在是物超所值的滋补佳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这个薏苡仁党参粥,大便燥结和气滞、火气大的人不适合吃。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有三方。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曰防风粥,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此外,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湿,在炒菜尤其是一些如菠菜、芹菜、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但容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而且平时也不要吃一些太寒凉的食物。 |
||
|
||
【正安学院】 |
||
2013年4月,正安生命资产管理学院将推出一个学制三年的MBA课程--“正安经典中医研修班”。 这是一个关于“生存资本、生活资源、生命资产”的管理学课程,是立足经典的“三生教育”。《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易经》、《道德经》是中医专业课的课本。四书五经六艺是国学文化课的科目。导引、吐纳、站桩、太极、书法、茶道是传习修身课的内容。 |
||
【通神好药】 |
||
茼蒿,既是时令蔬菜,又能养脾,是最适合不过的食疗菜肴了。在古代,茼蒿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后来更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宫廷菜肴中的珍品,所以又名为“皇帝菜”。茼蒿的茎和叶都可以食用,吃起来不仅感觉脆嫩爽口,更有一股清香气息沁人心脾。它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蔬,更是一种良药。因其一般的营养成分无所不备,所以它有着“天然保健品,植物营养素”的美誉。 中医说,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理气、消食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所以,雨水节气调养脾胃,不妨多吃些茼蒿。 许多人只是将茼蒿作为火锅的“伴侣”,实际上,吃法还有很多。摘下的茼蒿,水分流失得很快,最好是现摘现吃。 最新鲜的是凉拌,将新摘的茼蒿在流水下洗净,下滚水焯一下,时间长了会失掉茼蒿的脆嫩口感,短了又去不净茼蒿的野气。焯过后滗干水分,装入素雅的餐具,最好是乳白或浅绿的纯净瓷盘,正好衬出茼蒿的碧色。再将一小块生姜、几颗蒜瓣细细地研碎撒上,淋上麻油,少许盐和糖,最后浇上两勺醋。这样凉拌出来的茼蒿,辛香清脆、甘酸爽口,配上粘稠的小米粥或是素净的清汤面,再可口不过了。 不过,《本草逢原》说“茼蒿气浊,能助相火,禹锡言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所以,一次不要进食太多。同时,体质虚寒而腹泻者,也要少吃或不吃茼蒿。 |
||
【联系我们】 |
||
【正安中医】 咨询预约电话:010-65125070,15811197583 医馆地址: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42号(故宫东北角向东200米路南) 新浪微博:@正安中医 @正安中医约诊 @正安睡眠研究中心 @梁冬 正安中医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zanchina 【正安生命资产管理学院】 学院客服电话:010-64009772、151 0113 2691、188 1122 9397 学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40号 新浪微博:@正安学院 @正安聚友会 @正安学院深圳分院 正安生命资产管理学院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lifeta 电子邮箱:edu@zanchina.com 【正安中医生活馆】 正安中医官方淘宝店:Zanchina.taobao.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