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的木星季了,开始准备观测。之前因为导星需要,进了QHY5R-IIC摄像头。说实话,这个导星确实比840K好用,至少寻找引导星变得简单了。作为一款天文摄像头,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拍摄行星。去年也用QHY5R-IIC拍过一次木星,不过当时时间紧,天气也不是很理想,感觉还是没有发挥出来。今年时间充裕,可以选个好时机来再次尝试。
好天气就出现在1月23日凌晨,视宁度和透明度感觉都不错。用QHY5R-IIC搭配76900反射镜和K10目镜投影,拍摄了几段视频。叠加处理后感觉效果还是没有想象中的好,尤其是对比之前用840K拍摄的木星。有点小小失望。这两款都是入门级的彩色行星摄像头,像元大小都是5.6μm,都是1/4英寸靶面,总像素也差不多(QHY5R-IIC是720x576,840K是692x504)。区别就是QHY5R-IIC使用的是CMOS传感器ASX340,840K使用的是CCD传感器ICX098BQ。
http://wx1/large/6ba00884gy1fc2llg1ya8j20hs12cn7o.jpgvs ToUcam840k" TITLE="木星季,QHY5R-IIC vs ToUcam840k" />
上面影像都是900帧AVI视频叠加后处理的(实际叠加帧数900,其中QHY5R-IIC拍摄917帧,840k拍摄1000帧),其中
QHY5R-IIC拍摄的影像在RegiStax5.0中叠加后会出现严重的竖向条纹,在AS!2中叠加后没有条纹,但是感觉细节明显不如840K拍摄的影像,而且噪声也比840K严重。虽然不是同一天拍摄,视宁度会有差异(即便是同一天,也会有差异)。不过从木星旁边的木卫来看,视宁度的差异并不明显,从视频中看视宁度差异也很小。叠加时设定质量是93%,软件自动筛选,由此也能看出QHY5R-IIC拍摄的木星视频质量并不低,至少视宁度是比较好的。
从色彩上看,QHY5R-IIC略胜一筹,毕竟840K拆了镜头就是裸奔了,白平衡确实不好调。
当然,不是说QHY5R-IIC就一定不如840K,毕竟这样的比较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飞利浦的ToUcam系列也停产很久了,市场上也买不到了。
其实当初设想是因为QHY5R-IIC可以设定较长的曝光时间,对于小口径反射望远镜来说,可以用曝光时间来补足影像亮度不够的问题(840K最长快门是1/25秒)。但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会发现由于视宁度的影响,快门速度是不能太低的,否则影像就会变得模糊。所以,更长的曝光时间对于行星摄影意义并不是很大,还是需要更大口径的望远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