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2011 L4 Panstarrs 彗星和M51惠尔浦星系

(2013-04-17 09:07:59)
    春季的岭南很不适合天文观测。晴天少、湿度大、雾气重!把握一个晴朗的夜晚真不容易。虽然不是周末、虽然第二天还要上班。对于一个难得的观测窗口坚决不能放弃!更何况这次要捕捉的L4彗星亮度在迅速下降。从三月份到目前都还没有观测到这个家伙,这次一定要捉到它!
    一周前就在关注这次冷空气过境后可能出现的晴天,随着气温的一降再降,预测将要出现的晴天也越来越有把握了。终于在周日的早上所有的预测都指出广州附近周 日晚间至周一清晨会出现非常晴朗的天空。风向将在周一清晨转向,在转向之前好天气应该能够保持住,且由于是北风转南风的间隙,风速很低,可以获得良好的大 气宁静度。这对精确导星意义重大。于是乎约了同好于当晚21时左右出发,目标是广州东北部的APO6。
      大约0点左右到达观测点,下车一看。正如预测般满天繁星。赶快搬运器材上楼顶。根据星图预测L4彗星在凌晨4:30的地平高度也只有11°,现在大约5 点左右晨光出现。要想成功观测到L4,东北方的视野一定要开阔。所以这次把器材架在了天面的“炮楼”上。上“炮楼”只有一个小小的木梯子,需要把器材化整 为零一小件一小件搬上去。事实证明这个观测位置是非常正确的,L4升起的时候正好在遮挡最少的方向。凌晨4点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仙后座Beta,很快仙 后座a也升起了,L4就在它们的旁边。身边的同好200mm镜头+1.4增倍镜,一炮及中目标。快速调整望远镜10min内锁定目标和引导星。一开始试拍 3min曝光,感觉彗尾很不明显,于是延长到4min。拍了一组发现视场中出现一个巨大的暗斑!不好,CCD结霜了。最不愿看到的情况还是出现了。
    其实当晚透明度还算可以的,银河升起的时候横亘在远处的山顶上,非常壮观。即使这样的透明,湿度也相当大,望远镜、赤道仪、笔记本电脑上已经布满水珠,有 些地方已经开始滴水了。望远镜前虽然安装了除雾加热,还是出现了轻微的结露现象。这次特意没有拆下CCD上的除湿管,开始CCD设定-20C°,已经工作 了两个多小时,一切正常。谁知一换目标立马结霜!估计之前望远镜是竖着的,拍摄L4望远镜基本程水平了,结果导致CCD结霜。赶紧升高CCD温度,可是时 间不能等呀,所以直接设定到-5C°继续拍。到5点晨光出现,累积有效曝光4minX8。没办法只有这么多了。。。而且在-5C°下,CCD的噪点已经非 常明显了。。。
    回来处理图片,才发现当时拍摄的条件其实很差。彗星高度低,受低空水汽影响很大,4min曝光都没有能够表现出巨大的扇形彗尾。所以只能暴力处理了。
    器材见照片左下:
C/2011 L4 Pantarrs 彗星和M51惠尔浦星系 - 韦大宝 -
    这个就当作到此一游的纪念照吧。
    在观测L4之前有大约3个小时的空闲。也没打算观测啥目标,找了个最好找的目标——M51惠尔浦星系。80F6小镜子拍摄小视面星系,没有什么信心。之前 拍过很多次M51了,没细节、没亮点,也就是算拍到而已。QHY8L到手后还没有机会又拍摄小视面的星系,这次权当尝试。不过这次拍过之后的确有耳目一新 的感觉,80mm的小镜子居然也能获得不错的细节,看来16位ADC的确强大!能够更好的发挥小镜子的潜力。以后可以多找些小视面的星系来观测了。
    这次拍摄M51其实还是比较保守的,担心星系中心饱和,所以单张曝光只用了7min,回来处理后感觉完全可以再延长曝光时间,10min应该不会有问题。 这次因为主要观测目标是L4,所以也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累积曝光也只有140min。还有就是今次山上良好的视宁度,使得导星系统能够长时间维持在 1.5角秒的精度以内。
    器材见图片左下。这个是中心100%截图裁剪出来的效果,毕竟这个目标对于80F6来说真的是太小了。
    梅西叶星表中编号M51是一个著名的星系,也叫涡状星系,又称NGC5194,位于猎犬座,有两条旋臂。星系距地球只有2000万光年。星系在大型望远镜 中呈蓝色。星系两条旋臂的其中一条连接它的伴星系NGC5195,共同构成一个看起来像微弱的双星云一样的结构。星系明亮的核用双筒镜就可见,为8等;旋 臂为11等,用一架口径8英寸(20厘米)的望远镜可以看到涡状星系的旋臂结构 。
    M51的真实含义,偶尔还会有些混乱:究竟是指这一对星系(就像Messier提到的两个“星云”那样)还是仅仅指那个较大的星系,NGC 5194。如果是指这一对星系,那NGC 5194就会被称为“M51A”,而NGC 5195就是“M51B”。
    M51是一个小星系群的主要成员。它在3千7百万光年的距离上仍然如此显著,可见实际上这是一个明亮的大型星系。 M51(以及整个星系群)的距离仍然非常不清楚。我们所用的3千7百万光年的数据,是基于光度测量的结果,Kenneth Glyn Jones也给出了同样的数值。有些作者给出了小得多的数值(小于2千万光年),但最近(2001年)STScI公布的结果为3千1百万光年。
C/2011 L4 Panstarrs 彗星和M51惠尔浦星系 - 韦大宝 -
 
 
 
   这次成功的观测是这么多年来春季少有的。非常庆幸,因为周一早上回到广州市区,已经是一片烟霾了。PM2.5再次爆表!之后将是长达数周的连绵阴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