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深空天体摄影
这类题材也是众多入门爱好者最喜欢的。毕竟大多数的深空天体用肉眼观测的效果远不及拍摄到的照片。同时,深空天体摄影也是天文摄影中难度最大的一类题材。它对摄影器材、拍摄技术、后期处理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建议入门同好先从前述两类题材入手,对器材驾轻就熟之后,再逐步涉足深空天体摄影。这类题材在拍摄过程中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赤道仪极轴校准、跟踪与导星和精确对焦。
赤道仪的极轴校准方法有很多。配备极轴镜的赤道仪可以利用极轴镜来校准极轴,不同型号的赤道仪极轴镜的分化板可能会有不同,根据赤道仪的使用说明操作就可以了;那些没有极轴镜的赤道仪可以使用漂移法校准极轴。虽然可以根据当地的纬度和指南针来对极轴,但是这个方法太过粗糙,极轴偏差太大,
不能达到深空天体摄影对极轴精度的要求,只能用于目视观测。在很多情况下,即便赤道仪配有极轴镜,如果在不具备双轴自动跟踪或导星的情况下,还是需要用漂移法精确校准极轴的。尤其在没有自动导星的时候,精确校准极轴绝对会使你的拍摄过程事半功倍。因此在野外观测摄影时,我宁愿多花些时间来调校赤道仪的极轴,之后拍摄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猎户座大型云M42/M43/NGC1977,这是大多数入门爱好者第一个拍摄的目标。
跟踪与导星可以说是深空天体摄影中一个永恒的话题。由于大多数深空天体及其暗淡,通常需要长时间曝光(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才能把它记录到影像传感器上。在曝光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跟踪系统的一个小小跳动使得拍摄过程前功尽弃。尤其是长时间曝光的时候,在曝光即将结束前跟踪出现问题,的确是件非常令人沮丧的事情。
我们把没有导星的跟踪称做“盲跟”。在盲跟状态下,要保证赤道仪能够精确跟踪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这对整套赤道仪—望远镜系统的要求都非常高。首先,赤经轴、赤纬轴在任意角度都能够保持平衡,以保持赤道仪载荷的稳定;其次,赤道仪的蜗杆-蜗轮系统要有足够高的机械加工精度,以保证配合精准稳定;再次,跟踪驱动系统(跟踪控制器、驱动电机)必须工作稳定、转速准确;同时,还需要精确校准赤道仪的极轴。只有在诸多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盲跟才是可靠的。其中赤道仪本身的加工和安装精度对盲跟精度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高精度的赤道仪价格不菲,而且随着加工精度的提高,成本会大幅升高。另外,由于星光射入大气层会发生折射,产生“蒙气差”。除非在星光垂直射入大气的情况下,星点的周日视运动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其他情况下都不会严格等同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非匀角速运动)。因此便出现了一个相对廉价的而且能够克服蒙气差的解决方案——导星。
玫瑰星云NGC2237,这个目标适合于进阶的爱好者。因为它是一个典型的发射星云,拍摄和后期处理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
导星的出现,不仅使得可以用精度较低的赤道仪完成高精度的跟踪摄影,同时也很好地克服了地球大气产生的“蒙气差”。其原理类似一个大环路负反馈系统。在赤道仪上增加一支小型的导星镜,让它对准天空中的一颗恒星,通过微调跟踪电机的速度将星点保持在目镜中的某一个位置静止不动,这样就可以控制赤道仪精确跟随这颗恒星的周日视运动。手动导星需要有一只导星目镜,在目镜中有可以被灯光照亮的分化板。一般把引导星置于分化板十字叉丝中间的圆圈中就可以了。导星目镜可以购买市场上的成品,也可以自己用目镜改装。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同好,手动导星是一个廉价的解决方案。自动导星的出现,把爱好者从枯燥的手动导星中解放出来,使用完全自动化的方式完成了跟踪——修正——再跟踪的过程。不过自动导星需要配备电脑和摄像头以及相应的导星软件(当然,也有单独控制器的导星装置),另外还需要赤道仪有支持自动导星的接口。对于经济条件许可的入门同好,也可以选择自动导星系统。
金牛座昴星团M45,即便在城市中也可以轻易地看到它。也是大多数入门爱好者拍摄的第一个星团。
精确对焦在摄影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大多数深空天体非常暗淡,这就给精确对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精确对焦,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试拍,在试拍之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借用天空中亮星来对焦,也可以在望远镜前安装辅助对焦装置,借用星芒的变化来判断焦点是否准确,但最终都需要用试拍来确认焦点的准确性。很多同好都会问对焦有什么诀窍,其实,试拍就是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虽然操作起来可能会比较繁琐,多试几次找到规律后你就会觉得很方便了。当然,还有更加自动化的电动调焦系统,不过这样的装置即便是一些资深的天文摄影爱好者也未必会配备。
基本上,把上述三个主要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开始你的深空摄影了。拍摄时把相机设置到B门,可以使用遥控器或快门线实现长时间曝光。如果相机有反光板预升,最好把它打开,避免反光板升起时产生的震动。最好再配备一个计时装置,到了设定的时间可以发出报警声,你就可以关闭快门了。因为在漆黑的夜晚要想看时间是非常不便的。现在有一种定时快门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实,深空天体摄影还有很多种方式,一些比较专业的技术也逐渐在业余天文摄影领域出现了。例如使用单色(黑白)冷冻CCD配合不同频率的窄带滤镜拍摄某些特定频段的图像,然后合成假彩色图片(哈勃色)。不过这些对于入门同好来说还比较遥远,当你发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许就可以考虑配备这些器材了。
之前出现的访问权限的问题,是网易说这篇文章中有违反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规定的内容。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就一篇有关业余天文摄影的文章,有何敏感信息?这种情况之前已经出现过几次了,实在忍无可忍!
————————————————————————————————————————————————————————————
请多多支持LP的淘宝博客:
http://blog.jianghu.taobao.com/u/NDUxNzIw/blog/blog_list.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