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春市2020届高三质量监测(一)一模语文作文解析及例文

(2019-09-11 00:15:58)

长春市2020届高三质量监测(一)一模语文作文解析及例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个好故事往往会设置起伏的情节,塑造动人的形象,反映深刻的主题。

请选择一个你听到、看到或读到的故事,论述这个故事好在哪里。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本篇作文开放性较大,需要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故事,然后进行分析论述,说明故事好在何处。只要故事选择的合适,本篇作文写起来并不难,但如果考生自己选择了一个不好论述的故事(如穿越言情类小说),便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选择的故事很多,内容要健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是一本书的长故事,如《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红楼梦》等长篇小说,也可以是中短篇小说,如《祥林嫂》《狂人日记》《马裤先生》等,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小故事。选择好故事后,要具体论出故事好在何处,即分论点。其实材料中已有分论点,即“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这三个关键词可以作为三个分论点,而且很保险。当然,要达到一类文,最好还有一些自己的观点,根据所选故事加以分析。

【例文】

 

古今一梦,何曾荒唐

吴韵汐/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若论好故事,我想,《红楼梦》当为之最。

这部旷世奇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杨绛、沈从文、张爱玲等等文坛巨擘都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著名旅行作家三毛在世时甚至曾说:“要是三毛死了——当然是会死的——《红楼梦》请千万烧一本来。

《红楼梦》无一处闲笔,其人物与情节的设置处处有深意,其主题更是深远。雪芹先生自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那逝去的三百多年的岁月中,必然有无数读者曾解其中味,或许,这也算是对雪芹先生的一种慰藉。红楼之秒,醉人心魄,犹如风里花香、山间流岚,于流转的时光中,温润着尘世人心。

红楼之妙,妙在锦绣诗文。 

从“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众多女子命运的判词,到林黛玉“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时悲唱的《葬花吟》,再到桃花诗社与海棠诗社,甚至是上元节的灯谜,处处都有动人的诗词联句。那些妙句佳篇中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哲理,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的怅然,有“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向往,更有“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悲情。其锦绣诗文如珠玑,将全书点缀成了璀璨的星河。

红楼之妙,妙在巧名喻人。

书中人物名字、姓氏皆富有深意,简单的三两个字,却高度概括了人物性格甚至一生的命运。如“甄士隐”乃“将真事隐去”之意,其女儿甄英莲本是千金小姐,却沦为丫鬟、妾室,其名字乃“真应该可怜”之意。另有“卜世仁”意为“不是人”、“冯渊”意为“逢冤”、“元、迎、探、惜”四春意为“原应叹息”、“贾琏”意为“假脸”等。宝、黛的“木石前盟”,终要有一宝钗来以“金玉良缘”拆之。红楼中人名之妙,令人拍案。

红楼之妙,妙在儒、释、道融归一心。

儒、释、道文化在《红楼梦》中融合一处,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合流亦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宝玉却处处爱重女子,即便是对丫鬟晴雯也能“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甚至在她被逐出大观园身患重病时,还特意去探望她,并在她香消玉殒后写文悼念。他的爱,虽然展现着反封建礼教的观念,但根源却是儒家的“仁者爱人”。至于佛教、道教亦融于书中,故事的开篇,便是从一僧一道开始,故事的结局,则是宝玉遁入空门,随僧、道而去。《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推轩而观,墨香扑面。

其实红楼之秒何止千万处,然篇幅有限,此处我只能做挂一漏万之谈。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世态炎凉、人性善恶,亦能看到三百多年前的社会上的种种细节。每个人眼中的红楼不尽相同,恰如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休笑世人痴,由来同一梦。红楼之故事,犹如一棵生长于历史中的树,根柢磐深,峻茂枝叶却生长于现在未来,并将继续生长下去。古今一梦,何曾荒唐,当我们翻开书页,三百多年前的岁月依然触手可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