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揭榜的第二天,苏州实验中学的校园里一片热闹的场景,清华、北大、复旦等全国名校纷至沓来,赶着统招前争取优秀生源。阳光灿烂的下午,记者见到了今年苏州大市高考文科状元王刘琴,北大、清华招生组都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这次考完自我感觉挺好的,成绩出来比估分高出了10多分,但当时没想到能成为苏州市的文科第一名。”王刘勤高考成绩取得高分:语文133分+26分附加分,数学137分,英语105分,历史A+,政治A+,“小高考”4A加5分,总分406分。提到学习上的“窍门”,王刘琴说自己有“三多”:多阅读,多思考,多提问。
从小学到高中,王刘琴最爱的就是语文。她感到,学好语文最关键的是多阅读,读得多了,思想自然就会丰富,视野自然也会变宽,写文章更是不难。她还有厚厚的摘抄本,也是因为平时的积累,这次的高考作文她写得特别顺手。“我的题目是《智慧‘煮’在一方汉字里》,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好呈现。角度应该比较出彩。所以虽然附加题有点失手,但作文拉回了不少分。”
对语文的“极度深情”,使王刘琴在高中分科时毅然选择了文科。考文科,选科除了历史,另外一门最好是选政治,而政治却是她最不喜欢的学科。尽管不喜欢,然而她依然学得认真。在她的经验中,学好政治背是必要的,是基础,除了背,还得理清每一个问题的思路,思路清了,记忆就深,也容易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数学,曾经是她的短板。刚进入高一的时候,还出现过数学考试排名倒数的“痛苦经历”。没想到,到了高二、高三她竟然完成“逆袭”,数学从弱势变成了她的优势。“逆袭”的诀窍“首先,老师很给力。然后还是要多练。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多思考,我们每个同学都有错题本,跟着老师的节奏,把每一道题都弄懂吃透,比狂刷题的效果更好。不懂一定要问。”
三年下来,这样的错题本王刘琴有近十本。班主任陈海峰恰好是小王的数学老师,“她特别会学习,有悟性,有计划,善于整理、归纳和思考,所以到后来越学越轻松。”王刘琴能考高分,在班主任陈海峰老师看来“很正常”,完全属于正常发挥。
和许多以往的学霸类似,王刘琴多才多艺,喜欢弹古筝,小学就过了十级。她不爱熬夜,每天上完晚自习回家,就不再碰课本习题,就是读喜欢的书和杂志。她看书极杂,几乎什么都看,而最喜欢的却是古典文学,尤其钟情《红楼梦》。“我的大学不是北大,应该就是清华。我很想进北大的中文系,而且会选中国文学。”对于自己将学的专业,王刘琴有自己的意向。
“今年我们高三(3)班的43位同学全部都考上了本科线。”听到班主任陈老师说的这一好消息,王刘琴高兴得跳了起来,称老师真给力。此外,据学校初步统计,今年实验中学本二上线率已突破90%,本一上线率突破60%,一大批学生有望被国内名牌大学录取。(朱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