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因甲状腺手术住院,期间因术前查体及等待出差的手术大夫,大约一周的时间呆在医院,每天无聊之极。便带了几本书来打发时间。当时读的最多的就是余秋雨先生行走欧洲时所写的随笔《行者无疆》。
现在国人很多都去过欧洲了,
一直无缘去欧洲的我,便跟随余秋雨先生的脚步,听着先生的解读在书面上先认识一下欧洲吧。这样也很好不是吗?若是哪一天心血来潮了,报上一个团去欧洲行走一遭的话,也未必能看的这样详细且有目的性。更不知道会遇上一个怎样的导游,会带着一群人去看些什么?抑或会把大家引到不同的店铺抢货呢?谁知道。
当然,还有一种独行侠式的自由行可选,但对于我这种语言不通又年纪偏大的人来说,显然就是做不到的事情。因此,似这样在无所事事的当下,读读《行者无疆》,跟随笔者畅游欧洲、熟悉一下欧洲的风土人情便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了。
余秋雨先生在序言中如此说:“更羡慕街边咖啡屋里微笑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闲来无事的我,捧着这本被翻的毛边的书本,沿着作者的笔触,一路从南欧走过中欧,西欧,抵达北欧,沿着废墟,大海,流浪,走到森林、山丘、古堡,感受欧洲大地的热闹、精致、张扬。也感受这里的苍凉、寂寞和执着。
通过书中的深入描述、分析,认真体会作者对欧洲的归纳、总结:“欧洲文明虽然至今还深沉于中部、灿烂于西部,却以即不深沉也不灿烂的南部和北部为命脉。”
越读越对欧洲有了兴趣,现在没去不等于不远的未来也不去。现在仔细的读一读关于欧洲的书本,提前了解一些欧洲的历史典故,万一哪天想去游历一番的话,岂不是心中先行一步,而后再做印证。

行者无疆重在一个"行"字,人可以在行走世界的过程中探访、发现自己最感兴趣、最具热情、最乐此不疲的事情,亦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来充实、丰富自己的生命。
而近些年的我,却只是通过读书和浏览博客来开拓眼界,弥补自己的未知,跟随作者的历程去感受和认知这个世界······
这段读后感写了半拉就放弃了,随着手术和出院,也就没有了继续写下去的想法。
今时再拾起笔却是因为感叹祸害欧洲大陆的这一场疫病,令人望而生畏。好不容易有了去欧洲一游的心思,随着疫病横行无忌的蔓延只能放弃了,也不知何时能够回到背起行囊就出发的情景?欧洲的文明与进步
,在瘟疫当前时,显得有些固执,戴口罩从古代就是预防传染的最简单却有效的方式,在没有特效药能阻止传播的情况下,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可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却在欧洲人面前停滞不前了,给了疫病泛滥成灾的条件。曾想去亲眼看看希腊蓝色的爱琴海和海边的白色建筑,看看瑞士的天然滑雪场和全世界到此滑雪的人们,也想去看看法国的浪漫与英国的庄园、古堡和皇宫,还有豪放的德国啤酒和那些大杯大杯豪饮啤酒的德国人······
想看的地方很多,想感受的东西亦很多,可惜现在却并不是时候,有些遗憾更有期待,期待疫病快些退出人类的生活,让世界回归以往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