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浥尘
浥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57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里的隐喻与象征

(2011-01-07 16:44:13)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在《台北人》全集中,《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很可能是最难了解的一篇。
它之复杂,异于《游园惊梦》之复杂,不在于结构形式,而在于潜藏内里的神秘含
义,以及回闪其间,极难捉摸的大量隐喻与象征。
  如果我们不追究蕴含的旨意,单就文字与情节结构来论,这篇小说可以说十分
简易。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法,让一个大专刚毕业正在服兵役的青年,以旁观者
身分,用简单语言,口述他目睹的一场悲剧。除了小说最后两段说的是王雄自杀一
年后的情景,他的口述主要是简单“倒叙”:先说结局,即他到基隆附近荒凉海滩
上认尸的情形,然后回过来,从头开始,直线方式,叙述他因服兵役调来台北,常
来舅妈家走动,而认得了四十岁的男佣王雄;王雄和舅妈的独生女丽儿,是如何的
“有缘”,和风骚的下女喜妹,又如何“对峙”。丽儿入中学后,改变对王雄的态
度,开始疏离他,王雄变得沉默暴戾。一日,他与喜妹发生冲突,之后,他趁人不
见,对喜妹肉体施暴,几乎掐死了她,就此失了踪。
  这个年轻的叙述者,在这篇小说里的作用,和《一把青》里的秦老太(师娘)
相似,都是以第一人称叙述另一个人的故事。自己的主要身分是旁观者。但他们两
人,同时也都是“参与者”,只是参与的方式很不同。秦老大的参与显而易见,她
是推动小说情节的一个要人,她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主角朱青的命运(譬如朱青丧
失丈夫后,若非师娘细心照顾,很可能病死,那就没有后面的故事可说了)。然而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叙述者,与小说情节发展,看来没什么大关系;他的
存在,与王雄的命运也无明显牵连。
  那么,除了讲故事,他在整篇小说里,又有什么样的重要性?他的重要性,不
在于推动故事情节,而在于展示作者赋予这篇小说的特殊意义。这并不是说,这个
叙述者具有特别洞察力,能够理解阐释王雄悲剧的含义。相反的,他虽然确是一个
怀有同情心的旁观者,但对王雄的内心症结他并不了解,对于所发生的悲剧含义,
更是懵然不知,他不是一个喜欢深思分析的人,因此他讲故事,除了有一段(描写
金门老士兵的一段),相当主观外,可以说颇客观,不常介入自己的意见或判断。
他展示作者旨意的方式,不是“解说”;而是,从他不存心、不在意的客观描述,
读者可以处处拾得叙述者本人没感觉到、没体认到的含义,而听到作者的(不是叙
述者的)弦外之音。如此,我们有所凭藉,可用自己的思考判断能力,加以分析研
究,来了解——或尝试了解——隐藏在这篇小说里的复杂旨意。
  在讨论这篇小说的隐喻与象征之前,我们必须先对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个概念,
因为文中大量的隐喻与象征,全是用来暗示故事的含义,与故事表面的情节发展倒
没有必然的关系。我在《白先勇的小说世界》一文谈到《台北人》灵肉之争的主题
时,曾以这篇小说为例,做了一个简短的阐释。现就抄录于下,以便展开我们的讨
论。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是个男佣,显然没受过什么教育,对于自
己的行为与感情,完全没有了解力、反省力。但我们可从白先勇几句轻描淡写的对
话叙述中,窥知这男主角对丽儿如此痴恋的原因:他要在丽儿身上捕捉“过去”。
丽儿的影象,与他少年时,湖南乡下定了亲的“小妹仔”,合而为一,他今日对丽
儿的迷恋,其实正是他对“过去”的迷恋。如此,在他不自觉中,“过去”的魅影
统摄着他——“灵”的胜利。这期间,“肉”也起来反抗,企图将王雄拉往相反方
向:那“肥壮”“肉颤颤”的下女喜妹,就是王雄体内的“肉”之象征。但“灵”
的力量太强,挤压“肉”于一角,“肉”完全抬不起头,却想伺机报复。这种灵与
肉的对峙对敌,白先勇在几句叙述中点出:
  舅妈说,王雄和喜妹的八字一定犯了冲,王雄一来便和她成了死对头,王雄每
次一看见她就避得远远的,但是喜妹偏偏却又喜欢去撩拨他,每逢她逗得他红头赤
脸的当儿,她就大乐起来。

 

by 浥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