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也是人,希望你们说人话
(2012-04-19 21:38:57)
标签:
陈竺药用空心胶囊工业明胶药典社会责任杂谈 |
近期“铬含量超标胶囊”引发的社会广泛关注,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昨日下午在京针对记者提问回应称,胶囊重金属超标要依法管理,有责任的企业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药物胶囊重金属限量早有标准。”陈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2010年的药典就有规定,药典既是标准又是法律,所以现在要依法严加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的力度,但是一个好的药品不仅靠监管,更重要的是要有道德的企业家生产出来。”陈竺同时指出,企业家、科学家应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对我们国家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还是要有信心。”
前些天,破皮鞋制成工业明胶用于老酸奶和果冻曝光后,相关企业和有关行业协会纷纷站出来“辟谣”,宣称产品没有问题。有专家更是表示,老酸奶中的明胶成本非常有限,用工业明胶替代食用明胶省不了几个钱,“对于高档酸奶来说,即便劣质明胶不要钱,也不值得添加它来牟利”。然而,媒体调查的结果却是“工业明胶比食用明胶便宜1半”。两者的说法大相径庭,让人分不清谁在说实话谁在放臭屁。现在,药用胶囊也陷入“破鞋门”,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2010年的药典就有规定,药典既是标准又是法律,所以现在要依法严加管理。可就在今日,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说,一天吃六个胶囊,一天三次、一次两个,没有吃掉多少铬。所以,要冷静,不要恐慌,不要把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说成很大的危害。对空心胶囊铬超标一事,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恐慌。正常的胶囊是用明胶做的,而小作坊用工业明胶代替医用明胶,质量肯定不好。所以,大家说它含的铬大大超标。这里做个解释,对于胶囊的质量标准,在2000年新版的药典标准里面是没有的,也没有对铬的标准,2000年以后的药典才对此定了标准。2000年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个标准?一是当时没有先进的检测手段,不能知道胶囊里是否有铬,有多少。第二,胶囊里有多少铬会造成人体损害,这个也没有标准。2000年以后,我国参考国外药典,进口了检测仪器,检测仪器在一些大的单位、研究所、大专院校,个别大的医院才有。药厂没有这个仪器,怎么能知道是否超标?所以,我觉得,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冷静,不要恐慌,不要把它说成很大的危害,这样造成老百姓都不敢吃胶囊了。
很奇怪,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全国百姓群情激愤,亙联网上更是骂声一片,网民们口诛笔伐齐声谴责无良商家和监管缺失,呼唤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做人的良心。也同时呼唤监管者的良心和责任。可是作为卫生部的专家,孙忠实不但不谴责生产企业制造有毒胶囊坑害老百姓,而是以专家身份告诉大家一天吃六个胶囊,一天三次、一次两个,没有吃掉多少铬。所以,要冷静,不要恐慌,不要把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说成很大的危害。言下之意媒体揭发企业生产有毒胶囊纯属多事,这胶囊并没有很大危害。他害怕造成老百姓都不敢吃胶囊了。更雷人的是孙大专家还说,药品老出问题,大家觉得很不正常,如果我们了解了药物的本性,则会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照孙大专家的说法,药品老出问题这本来就是一个正常现象,只是老百姓太无知,不了解药物的本性才会觉得很不正常。
这种雷人的语句,我都觉得不值得一驳,因为每个人看了都肯定会觉得孙大专家自已不正常。我只想说专家也是人,希望你们多接地气,多说人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