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竟然也是可以被“公关”的
(2012-04-09 19:37:34)
标签:
食药监局螺旋藻公关内容物监管杂谈 |
怪事年年有,不如今年多。经济参考报 透露多家不合格螺旋藻企业公关药监局后变为合格,2月29日和3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向地方监管部门下发内部通知,通报检出铅、砷超标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产企业和内容物欺诈的8家鱼油生产企业名单。这两份名单被媒体曝光后,引发舆论普遍关注,多家涉事企业进京“公关”。3月30日凌晨,国家食药监局对外公布的“最新”抽检结果显示,原先“黑名单”上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产企业仅剩1家产品不合格,而原先8家内容物欺诈的鱼油产品变为3个为假冒产品、其余产品检查结果未予公布。
一月之内,监管部门的两次检测结果却大相径庭,引发了舆论的普遍关注:“两次检测的批号是否相同?”“检测标准是否统一?”不少网民也表示不解:“同样的监管部门,检测同样的产品,却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结论,真叫人大跌眼镜。“检测标准朝令夕改,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势必要受到损害。”一些涉事的螺旋藻生产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国家食药监局两次抽检结果大相径庭、一些企业从“不合格”摇身变“合格”的背后,是企业“公关”的结果。据了解,在国家食药监局最新的抽检结果中,螺旋藻保健食品铅含量执行2.0m g/kg的标准。而就在一个月前,国家食药监局审评专家告诉记者应执行0.5m g/kg的标准。
有专家认为,尽管前些年曾严判过郑筱萸等高官,惩处过三鹿等企业,但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仍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年来大型企业和著名品牌频出丑闻,说明这一严重事关政府形象和百姓信心的领域里,权力高度集中与利益密切关联的顽症正愈演愈烈,长期缺乏透明监管和有效监督的乱局并没有改观。 现在的药监局又整岀了被有关企业公关的丒闻,这所谓的成功公关就巳涉及到渎职、行贿、寻租等问题,其严重性不言而喻。看来检测机构一定要剥离出来成为真正的独立第三方巳经是必须立即去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有完整的独立性和完全的客观性,才能保证其公平公正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