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它叫做General Paper (GP)
(2012-01-13 15:48:51)
标签:
校园 |
分类: 新加坡留学生活 |
转眼,开学的第一周已经过去,这一学期我学了USP的必修写作课,题目是Techonology of Home,就是一个以家为中心展开的写作课。教授是一个美国人,非常非常有魅力,幽默风趣,但是又非常严谨苛刻。学了这写作课,却开始慢慢对曾经的GP有更深的理解。
不知道正在初级学院跟GP挣扎的孩子们有没有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这门英文写作阅读理解课不叫做English,却叫做General paper?其实原因就是因为它太general...可能你觉得我这答案说跟没说没有区别。我现在就解释给你听。
我们USP的写作课要求是要深,有思考,抓住一点,具体分析,文章一般都是几千字,要有很强的透析力。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教授特别对比了GP来给我们指导。General Paper的作文要求是要广而不是钻。尽管老师一再强调又有深度,有depth,其实不然,真正A-level的要求的深和真正的深度钻研是有区别的。我还记得以前在写环境保护的时候的确遇到这样一道题:循环利用在新加坡可以有效实施吗?教授说这种题目用在GP里是再正常不过了,循环利用非常的广,有很多细节没有深入,只是泛泛而谈,加上例子。而到了大学,这种题目不会出现,因为太广,几千字根本扯不出深度,因此题目一般会是:某个人提出的某种方案在新加坡的什么地方能有效实施吗?然后深入到方案的每个细节去探讨。
其实以前之所以我GP总是考不好,就是经常犯这个毛病!有了深度,少了广度!还记得以前遇到过一个讲恐怖主义的题目。因为当时刚刚好看了杂志,知道恐怖主义除了最基本的好像仇视发达国家,宗教之外,有一种新型的恐怖主义是因为环境资源匮乏而引起的Water Terrorism,因为觉得新奇有趣,于是花了大篇幅做了分析和讲解,结果那次作文我只拿了19/50分,一个非常惨不忍睹的分数。原因就是因为尽管我的分析很透彻,可那只是对恐怖主义底下的一种概念,无论我分析得再透彻,广度都达不到General的要求。真正好的文章,要把恐怖主义的形成,原因,影响,未来全部都写到,分配得要合理。难怪当年老师跟我说,不要在一棵树上面吊死 ,我的思想太过复杂,为什么不能简单一点。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意思,也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直到今天,我才从对比中发现,自己当年的问题。
教授说GP其实真的是最基本,最初级的写作课程,虽然幼稚,但是也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比如GP对写作的格式和结构作了严格的训练。英文论文不是中国的散文,甚至我们可以戏称它为英文版的八股文,严谨的格式,开头thesis,3+2的双方观点,结尾。3+2既3个正方,2个反方观点,每个点1-2段,每段都是topic sentence开头,如此死板。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良好的连接。其次GP也培养了我们找重点的技能,paraphrase改写的技能,以及举例论证的技能。
General Paper,所以要general一点,原来奥妙就在它的名字里面,我竟然一直都没有发现,真是可笑。新的学期又考试了,祝愿所有的孩子学习进步,健康向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