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H3的风险

(2011-10-19 13:24:27)
标签:

校园

分类: 新加坡留学生活

最近又到J1的小盆友们选择H3的时间了,于是电话邮件不断了。呵呵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姐姐对于H3的看法是,权衡利弊,如果有把握拿到Merit才选,不然最后不要选。H3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科目,美国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录取的时候完全不参考H3的成绩,英国大学的条件录取里面会有H3的要求,比如我的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在开出的条件里面都有我的H3线性代数和数论必须拿到A,另一个则要求是B。H3尽管对于大学录取不太有用,但是因为大家哄抬,因此变成了烫手山芋。有H3不占优势,但是没有H3肯定是绝对劣势!尽管大学录取不看H3,但是在新加坡申请奖学金的时候,各个机构一定会看这个学生有没有学H3课程,并且拿到了什么样的成绩。所以要学就学好,不然宁可不学。

 

H3其实不好学。作为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它平分的标准也与大学一样,那就是正态分布。一般来说会有10-30%之间的Distinction(优),根据课程不同而不同,20-30%之间的Merit(良),下面还有Pass(及格)和Ungraded(不及格)四个等级。因此H3的选课至关重要。比如数学的H3一共三种,国大、南大和教育局的。国大的Linear Algebra线性代数很系统,其中还包括少量Matlab的编程。南大的Numbers and Matrices是线性代数和数论的结合,内容多一些,可是没有国大系统深入,教育局的主要是微分方程和图论。个人认为最难拿A的是国大的,因为每年送进国大学线性代数都是数学高手,可是正是因为六十多个高手在一起学习还是要分出优良差,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这届A-level成绩出来之后只有2个学习国大H3数学的人拿了Distinction,剩下的一些我们觉得数学好的都没拿到,女生全军覆没都是Merit。我选择的是南大的线性代数和数论,这个应该是最容易拿A的H3科目,前提条件是数学过硬。这一科全新加坡有超过300学生选修,因此基数就大,再加上其20%-30%左右的A率,我们班选修这科的人全部都是A,不过这跟我们班是数学提高班的实事也有关系。其实南大的H3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容易拿A的,根本原因就是选修人数特别多,所以竞争压力相对小一些。

 

然后就是教育局的H3,其实看起来教育局的比较简单,但其实这一科非常不好学。教育局的H3由每个学校自己安排老师按照大纲教学,一些不具备H3师资力量的学校是不开设教育局H3课程的,这也就限制了教育局H3修读的人数。莱佛士是H3最大的输出学校,每年都有450以上的学生学习了H3课程。教育局的H3考试时间和A-level重合,同样是所有人放在一起正态分布。每个学校教学水平不一样,这一点大家要谨慎考虑。我们一些理科特别好的学生学习了教育局的现代物理学,可是因为选择的人太少,按比例只能有不到20个人拿A,因此最后都是B和C。化学就更是如此,有机化学非常难,选修的人里面有很多学校化学竞赛队的人,他们早在J1一年通过集训就选完了全部内容,因此选这一科完全就是不费吹灰之力拿个A,因此所有非化学竞赛队的学生跟得很辛苦。而莱佛士的化学出了名的难,如果跟这些人一起学教育局的化学,是非常吃亏的。

 

选择H3也同样要考虑时间安排。校外的H3都是5个月结业考试的,所以每周两节课,每课3小时,压缩集中地学习。教育局的校内H3都是一年制的,与A-level同步,每周一节课,频率比较低。选择校外的孩子要考虑到每年的四五月都是赛季,演出季,所以会跟CCA有所冲突,我当年不管乐团演出的训练,硬着头皮把H3修下来的。选择校内的孩子也要考虑到和A-level一起考这科就多一个复习任务,特别还是这一科也是有Prelim的,对于要报考美国大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更多的东西,我去年也写过一篇类似的帖子,只是自己看到自己和朋友最终的H3成绩之后,又有了新的一些感触。谁跟那个A过不去呢?我们不仅要考虑兴趣,也要考虑前途和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