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5-12-19 16:29:42)
分类: 教学

20152016学年度     1学期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任教学科: 传统文化   

任教班级: 年级     

姓   名  厉磊       

 

 

二〇一五年八月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六年级八个班的《传统文化》课程,每个班级有6768名学生。通过一年级到五年级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低年级段,学生对《论语》、《弟子规》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又经过这几年不断地学习领悟,孩子们已经喜欢上这门开阔视野、重温历史的课。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他们以后就没有这样好的学习机会了,所以孩子们更加喜欢这门别有妙趣的课了。

   孩子们的记忆水平很高,一部分学生能当堂背诵,下节课之前大部分孩子能熟练背诵,只有一两个孩子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我会加以督促。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本学期只学习前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本单元要学习《<<font face="宋体">论语>八则》《<<font face="宋体">大学>二则》《<<font face="宋体">中庸>二则》《<<font face="宋体">列子 汤问>二则》《<<font face="宋体">史记 淮阴侯列传>节选》。

名人长廊: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马援”“诸葛亮”“岳飞”“李清照”“辛弃疾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教学重点

 

在学习经典哲理中,感悟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难点

 

感悟先贤为人处事,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养成良好品德,做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目标

学科总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学段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3、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册教学目标

1. 能熟练背诵各篇目,明白诗文的含义。

2.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教材内容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为基础,以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采取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5.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安排

1.进行一次诵读比赛。

2.进行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和相应的教具

 

 

 

教学时间安排

时间

单元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十一周

十二周

十三周

十四周

十五周

十六周

十七周

十八周

十九周

二十周

二十一周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预备课

《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

《大学》二则

《大学》二则

《中庸》二则

《中庸》二则

《列子 汤问》二则

《列子 汤问》二则

《史记 淮阴侯列传》节选

《史记 淮阴侯列传》节选

复习

复习

期中学科能力测评

马援

诸葛亮

岳飞

李清照

辛弃疾

复习

复习

期末测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