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远古之声 游牧之音》游牧乐团专场音乐会


标签:
娱乐 |
这几天憋的难受,没地方去。翻看协会论坛,突然发现一通知:晚七点职工礼堂有音乐会,立时兴奋起来。下班回家泡了碗冷面(媳妇在超市买的,方便),因为不知道具体情况,决定早点出发,踩踩点。
音乐会简介:呼伦贝尔游牧乐团,成立于2010年4月,乐团成员十人,隶属于呼伦贝尔市话剧团。乐团成员由教师、演员、在校大学生组成,他们怀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怀着对民族音乐梦想的不断追求与探索,用天籁之音诠释着蒙古情怀。乐队成立之初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亲切指导、关怀和帮助,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游牧乐团在音乐创作本质上注重保持原始、自我,彰显着蒙古文化深厚的底蕴与传统,既有流行音乐的元素特点,又有粗犷、豪放、古朴、苍凉的原始质感,曲目动人,辽阔,令人神往。(抄录节目单,第一、二片是翻拍的节目单)
匆匆忙忙来到了礼堂,刚一进门就碰到了一人:多哥!多哥是我在水泥厂工作时的同事、邻居,退休后在鄂温克旗定居。看到他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今天的演出有他的女儿。记得在水泥厂的时候,经常看到多哥领着姑娘背着马头琴去市里学琴,那时候孩子还很小呢。后来我到鄂温克旗工作,在接待中发现多哥的姑娘在我们旗的乌兰牧骑(内地叫歌舞团)演奏马头琴。这姑娘真出息,给多哥争气啊。要知道,乌兰牧骑很难进的,要考试,还要有真功夫。赶紧上前跟多哥搭话,果然有姑娘的演出,再一细问,多哥说是姑爷的演出。怎么回事?多哥很自豪的告诉我,游牧乐团是他姑爷成立的,是团长。姑爷在市话剧团工作,也是马头琴手和呼麦表演者。原来如此,正唠着,姑娘来了,一化妆都不敢认了,我赶紧让多哥和嫂子和宝贝女儿在海报旁合影留念。
还有一巧遇,一会到了再给你讲。
此次演出是为了纪念乐团成立一周年,音乐会聘请了各方面精英进行了全方位精心策划,并特邀无名电声乐队、猎人乐团和青年长调演员乌云琪琪格、包国军、格根塔娜、阿荣珠拉亲情鼎力助演。
七位英俊、潇洒的帅小伙。
乐团团长:呼布勤。从他那坚毅、沉稳的眼神中,看得出他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哈哈,我哥们!其实,说哥们实在是有些牵强。他是我旗乌兰牧骑的歌唱演员,呼麦是他的拿手绝活。我们经常有重要接待,这时候不光有手扒肉、马奶酒,还要有悠扬的长调、醉人的呼麦。我特别愿意听他的呼麦,在接待中算是认识,但很少说话。但是,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突然看到相对熟悉的面孔,不感亲切么?我赶紧上前握手,很好,他还记得我,呵呵。我和他说明来意,并向他要了这份节目单,互留了电话,并叮嘱他说:到时候看看我的博客,认为还行的话,以后有演出可以告述我一声,我给你拍照,他很高兴地答应了。
各位朋友帮顶啊,不然人家可要笑话我了,有演出都要躲着跑了。
多哥的女儿:丽萍。马头琴手。
我特别喜欢他!我在台边趴着,突然发现离我最近的马头琴手很投入,随着乐曲的跌宕起伏,他时而俯身、时而挺胸、时而眯眼沉思、时而摇头摆尾,真的,有时候演奏到高潮,马头琴在他的手上就像一匹将要脱缰的野马,他用左手紧紧拽住缰绳,右手高举马鞭,身子随着烈马的踢踏跃动着,仿佛就是草原上勇敢的阿尔斯楞!我看得出神,竟忘了来干啥了。我拍他应该是最多了,一个是位置好,一个是他太投入了,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淋漓尽致。他是马头琴手:巴雅斯古楞。
马头琴手:孙博宁。这个妹妹很漂亮,但我拍的最少,有点对不住了。因为她的位置我很难够到,再有灯光在她那里是顶光或逆光,很难拍。这张就能看出来,我调了曝光后,噪点明显多了。
马头琴手、呼麦表演者:斯仁道尔吉。很可爱,憨憨的样子,头型很酷,络腮胡子,动作不多,不张扬。
马头琴手:徐丽。稳重、漂亮。
马头琴手、呼麦表演者:希古日干。憨厚的小伙子,小朋友上台给他敬献哈达,看把他美的。在看那可爱的小女孩,把小辫儿都甩起来了!
小朋友给团长献花!
又来一小朋友给献上洁白的哈达。看到这些小朋友,我在想,如果他们真的热爱民族乐器,那蒙古族的民族文化——马头琴的传承后继有人啊!
美女姐妹花。这个乐器我不知道叫什么,两根弦,两人拿的还不一样。等有机会我在请教。
少有的沉稳。
激情表演。
可爱的丽萍,此时我没有看台下的多哥、多嫂,想必他们喜上眉梢、心里美滋滋的呢。
巴雅斯古楞,不知道汉语是什么意思。
打击乐手:达布希勒。小伙子激情四射,随着乐曲双手在鼓面上翻飞,时而点头时而陶醉,很难拍到他的笑脸。
还有一位马头琴手、打击乐手、呼麦表演者:白音吉呼楞。我大场景拍到了他,但由于他的位置,我没能拍到特写,对不住了。
对了,刚才说了他半天挺热闹的,忘了告诉你他是谁了。他就是呼麦表演者、陶布秀尔:乌云毕力格。陶布秀尔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节目单上是这么写的。
看这小子的眼神,他还留了点小胡子。
特邀演出嘉宾:猎人乐团。
标准的蒙古汉子。
胖乎乎的小妹妹真可爱。
丽萍看的方向是她的丈夫呼布勤坐着的地方。
又是他,围着他的一圈轮廓光我很喜欢。
丽萍在歌唱。
斯仁道尔吉陶醉其中。
丽萍也陶醉在悠扬的马头琴中。
青年长调演员:乌云其其格。
马头琴伴奏好像是她自己带来的。
在这呢!看我这记性,这就是白音吉呼楞!我刚才说没拍到特写的小伙子。
由于位置的原因,我拍舞台右侧的五位演员比较多,因为我在右边。左侧也去了,机位、灯光都不好。
他手里拿的是羊拐,我们叫它“噶啦哈”。莫非它就是陶布秀尔?
演出结束的瞬间,丽萍起身离座。此时她的眼神里我似乎读出了一种释然、欣慰、满足、喜悦。眼睛里好像已经有了些许泪花。
在台上,演员们击掌相庆,相拥而泣!真的,大男子汉们真的流泪了,我看到呼布勤、乌云毕力格都落泪了。但那时舞台灯光突然暗下去了,我没能拍到那感人的一幕。我想,他们是在为周岁喜庆,是在分享这一年来的辛苦、劳累、坎坷、收获、和无言的喜悦。
演出到此结束。
朋友们上台祝贺!
合影留念!
把这张放到最后有点私心,一是偶遇多哥,想起在一起工作、生活多年的老感情,为多哥培养出这么个优秀的女儿高兴;二还是多哥,他优秀的女儿给他找了个优秀的女婿,年轻的民族音乐工作者、传播者、继承者呼布勤。三是我想以这种亲情的温暖结束比“演出到此结束”温柔些,有回味,有人情味,让人留恋。
看到他们幸福的合影,我的心里老高兴了!
各位注意听,这是著名的蒙古族歌曲《牧歌》,在一开始的部分,悠扬而深沉的就是呼麦,然后是马头琴。
这次写博匆忙,没有和他们联系(还不知道人家承不承认呢,呵呵),如果得到他们的认可,我将要他们的MP3,然后介绍给你们听。很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