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是精讲精练

(2011-09-19 11:47: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荐读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是精讲精练

汪华业

摘要:本文的观点是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的"费时多,收效低"的状况提出的,传统教育的现状远远不能与时俱进,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使课堂教学做到"投入少,高产出",关键要实行"精讲精练"。本文对精讲精练的目的、原则、要求、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说明了"精讲精练"是符合当前提倡的以学生素质教育为中心,教师主导课堂教学为原则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 精讲精练 目的 原则 要求 方法

一、 问题的提出
本学期有一次放假,我们英语科给学生一套试题带回家完成,准备星期天晚收齐批改,但结果我的班上交的同学才一人,后来我调查,结果发现放假前每科都给学生一套试题(共五套,每套要二小时),最后学生们说:"老师,我们最怕放假了"。还有一次英语课,教师因特殊情况要集中开会,我到教室布置学生自习,但学生便问我:"老师,你不布置练习我们复习什么?"(高三学生脱离了教师仍不会学习)
从上述情况可看出每位老师本着让学生出好成绩的宗旨,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去四处收集习题,让学生练、练、练,生怕在练习中漏掉什么考点,使学生在考试时蒙受损失,课后又向学生布置一大堆作业,生怕题型未练到,教师过一遍教材后就反复做练习,课课练,单元练,综合练,大搞"题海、疲劳战术",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真可谓教师苦口婆心、诲人不倦,学生在题海中跋涉、疲惫不堪,到头来高考成绩仍然不尽人意。      
很惭愧地说,我也曾拿过现成的题一套接一套地让学生去做,一学年下来学生做过的题多达几十套,可结果学生的成绩并没因此而提高多少,尤其是对那些英语学得不好的学生来说,更是害处多多。于是我开始反思,最起码活生生的现实给了我一个答案,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地做题是得不偿失的,模拟题做得多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走出成绩的低谷。
近来我一直在思考: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通存在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也就是"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为了"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省去麻烦,老师往往讲着就成了一言堂,真正成了老师一讲一堂课,一写几黑板,从而忽略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忽略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实施,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受到了压抑甚至消失,学生都变成了听课的机器,在学习上处于极大的被动中。他们变成老师叫我干啥就干啥的人,没有学会学习。
要如何才能摆脱学生现在学习的现状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精讲精练。
二、 精讲精练的目的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课堂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传统的教学却存在不合理的三多:上课多、呆背多,做题多。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埋没了一些学生的创造力。抓不住重点而且收效少。而"精讲精练"通过精讲使学生抓住重点,通过精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扫除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学科成绩才能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精练"是针对"多练"之不足而提出的。"多练"实际上是"题海战术"的翻版,有的老师坚持"宁可多练一百,决不漏掉一个"的做法。事实上,这样做既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又增加了学生的沉重负担,甚至让学生淹死在"题海"之中。"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脱离了题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思想空间,并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对不同的知识点有所侧重,一是重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二是重视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课堂上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给予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从而把问题弄清楚,然后有针对性地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所学知识,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精讲精练的原则
不难看出"精讲"两字是指老师对语言的创造活动,而"精练"是针对学生提出的。学生在复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不能做到精练关键在于老师。教师主宰着学生精练的生杀大权,对教师而言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一个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因此精讲精练要坚持以下原则:
1."
精讲"要以"大纲""考纲""考点"为原则。把课本中较为重点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引导学生对所复习要点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然后释疑解。"精讲"避免了简单重复讲课、"炒生饭,倒胃口",减少了心理负担,有利于避免两级分化,可获得学习的大面积丰收。
2. "
精练"要求按大纲的学习要点进行练习为原则。"精练"原则是全面规划,系统安排,阶段侧重,精心设计具有代表性,贴近学生实际的习题。让学生去思考"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有目的性、代表性的习题演练,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推论能力。
3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所谓"精讲精练",是指不仅题要选得精,有针对性,而且讲解要到位,要注意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如果题选得""而讲得不"",只有部分学生掌握,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徒劳而无功,这不能叫"精讲"。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必须做到题选得"",讲得也要"",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
、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学生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思维的主体,从根本上讲,"能力是学生自己练会的,而不教师讲会的。" 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和压力,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精讲精练"强调"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施教之法,贵在启导。"它改革了以往的教育方式,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采用讨论、辩论、归纳等方法。采用该方法,教师只是组织这些复习活动,并予以支持和认可,这样就创造了一个宽松活泼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主体意识。
四、精讲精练的要求
1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有一桶水。"要做到"精讲精练",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过程中下功夫,归纳、整理、精选一些题给学生练,应把掌握做题的"金钥匙"授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善问,要善于给学生解""。通过精练,抓住典型题精讲,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下功夫,找巧门把题讲得"精辟""透彻"。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才能叫"精讲",教师在精讲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2
"精讲"不能理解为"少讲",而是该讲的要讲深、讲透。"精练"也不等"少练",而是该练的要练足、练全。 "精讲"必须抓"双基"教学所归纳讲解的知识要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并不是愈少愈好,更不能讲得太多、太细、太繁锁,或光讲不练,以练代讲。凡属于有利于条理化、系统化、提纲挈领的知识、使用频率高而又易出差错的知识,都应在"精讲"之列。在精讲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来精议,老师在重点、难点、易混、易错、易忽视的地方,精心设计"陷阱"诱学生上当,引起争论,让知识在课堂内流动起来,使学生在题中求论,论中求理,明辩是非,开阔思路、加深印象,深入理解要解决的问题。
五、精讲精练的方法
1
、制订详细的学期计划、阶段计划以及课堂教案。"精讲"就是要揭示问题之本质,找规律,提纲挈领地涵盖学期所学的全部知识点,切中要害,画龙点睛。课前要用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好复习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握准重、难点,精心设计每一篇教案,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真正做到依纲靠本,循序渐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讲透重点,突破难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避免把时间和精力平均分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浓缩课本内容,增加课堂知识容量,避免课堂上一讲到底,以讲代练或整块抄写黑板造成时间浪费。使学生在打牢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各项基本技能。
2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精编或精选例题与练习,针对性要强,保证练好,练实,练到""。在设计练习时,不仅要考虑到""的广度和深度,还要考虑到""的顺序和方式,控制练习的数量,练不在多,贵在""字,灵活地使用单项练习、综合性练习、控制性练习和活用性练习,集中目标、控制难度,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预习。 "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学生要有计划的预习课本,是"精讲精练"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4
、点拨精讲,诱导归纳"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精讲"原则就是老师以导演、指挥的身份,进行诱导、点拨。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会的少讲或不讲,碰到"疑难杂症",教师循循诱导,适时点拨,"精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以教材为脚本,让教师做导演,叫学生唱主角,开始"精练"。在"精讲精练"的过程,必须做到二个"超过"即:学生练习的时间必须大大超过教师讲的时间;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时间必须大大超过学习知识的时间。
   
总之,"精讲精练"符合当前提倡的以学生素质教育为中心,教师主导课堂教学为原则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精心地安排,精心地选择和精心的讲评,才能使学生保持活跃的学习气氛,开展课堂上生动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将知识重点浓缩记忆,扩展运用,学生学习能力才能在这样科学的发展中得以升华,巩固和提高,取得教学工作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实践证明,"精讲精练"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