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面我们的常态课——听唐懋龙老师《小学语文常规课教学》心得体会

(2010-12-07 23:49:05)
标签:

杂谈

分类: 且行且思

今天下午是国培班班主任唐老师的课,语言幽默的 唐老师为紧张有序的培训增添了欢声笑语,思想深邃的唐老师指出了所有语文老师的弱点——老师没有教语文技能,学生怎么会掌握语文技能?当我们叹息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时,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上课每年200多堂语文常态课。我们缺乏的是正确反思自己常态课的勇气,我们缺乏的是唐老师执着的精神。

下面是唐老师讲课的笔记以及引发的一些粗浅的思考,整理如下:

一、为什么要研究常规课?

国际教育评估协会进行阅读能力的检测,2000年香港排名第14名,2006年香港排名第2,台湾排名第222000年,整体阅读成绩分析排名第一为瑞典。

例:香港四年级阅读测试内容

阅读材料《太空漫步》,呈现一张图,设计15道题目。如:有编号的框框怎样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内容?写出其中一个方法。(检验、评估内容、语言及文章的元素)

香港在2000年阅读测试后明确的:新课程在阅读教学中的转变

由此也发现:有效的教学应该是老师教学生怎样学,学生学会后慢慢培养出自学能力。

国内:语文能力过关指标

95%的学生达到80%——85%的掌握学习水平。

1.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的、地、得”。

2.能正确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3.……

长期以来最大的缺失正是对这类关系到教学质量命脉的课堂教学研究。当前许多公开课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同程度地远离了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思考:

常规课  非常规课   公开课   非公开课

常规课:经常性的,符合语文教学科学规律的,促进学生主体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形态——语文教学的应有形态。

反思:假如我们国家参与国际阅读能力检测,我们的全民的阅读能力又如何呢?假如再缩小范围,在高中、初中或者小学按照国际教育评估学会的评价标准来测试有可能有怎样的结果呢?

二、怎么研究?

接受现代科学心理学的指导——指明研究方向

常规课教学设计的开发——提供操作工具

科学实证型的校本研修——实现质量提升

11969年出现“教学心理学”这个专门术语,代表人布鲁姆。

2.建构主义理论在人类高级思维学习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然而也带来了许多模糊的概念。语文教学中存在大量模糊地似是而非的观念性东西。例如: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要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语文教学应该是教无定法;语文能力形成靠感悟、积累、运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关系与处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

(一)研究学习与学习分类

学习的概念:通过后天经验引起的能力和倾向相对持久变化

(学习)       (性能)      (不可逆转)

  建立学习分类的思想:

l        梅耶的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广义)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l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小学语文重点是培养学生技能。

反思:在袁蓉老师执教《颗粒归公》的课例中不难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二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最能体现平时教师的教学水平;老师在利用教材教学生语文技能,比如怎样写具体、转折关系、用词准确等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语文的技能,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受益无穷。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语文技能就会成为他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研究课堂教学

衡量、评价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教学质量是否提高,主要看什么?

案例:《镇定的女主人》语言训练

女主人把保姆叫来,低声说:              保姆端了一杯牛奶     关上门。

生:女主人把保姆叫过来,说:我脚下有一条眼镜蛇,你赶快端杯牛奶去阳台,眼镜蛇闻到牛奶味会跟随过去。

师引导后学生如下回答:

生:记住,无论我给你说什么,你都不要声张,不要影响客人——我脚下有一条眼镜蛇,你赶快端杯牛奶去阳台,眼镜蛇闻到牛奶味会跟随过去。

案例:《两个苹果》

车上装着两筐苹果,红艳艳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

(学生没有体会到这样写的妙处,教师引导“红艳艳的,黄澄澄的”如果放在前面,句子很长,而且没有节奏感,指导学生体会原句的妙处,指导读出节奏。教师在教学生言语规则——要表达赞美、愉快的心情,用短句表达更有节奏。

有红又圆的大苹果,滴溜溜的在湿漉漉的地面上蹦跳着,蹦到了马路中间,蹦到了马路对面,一时滚得满地都是。

揣摩作者的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水到渠成做到感情朗读。

反思: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得到发展。而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精心设计,经过有梯度的训练,到位的指导,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语言训练点中蕴含的语文技能。如果老师不教语文技能,学生怎么能知道呢?这也难怪形成了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状况。

(三)  课堂教学的内在一致性问题

教学目标、过程和评价要保持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1.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灵魂,导学、导教、导检测。

2.教学活动: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教。

3.教学评价: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此评价教学效果。

反思:没有目标导向的课是什么课?

(四)要研究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2.教学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检测的功能。

案例:

语文教学目标:

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问题:陈述含糊。

改为:能指出课文中的过渡作用并说明这些句子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问题:这应该是二年级学生全部达到的能力)

改正: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动作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以示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和感悟。(智慧技能)

 

学习水平与掌握程度

 

记忆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基本能力

 

 

 

 

 

 

知识技能

 

 

 

 

 

 

高级技能

 

 

 

 

 

 

 

 

 

 

 

 

 

(五)语文教学的应有心态

1.单项技能的教学(例如动作、神态的训练;“的、地、得”专项训练;总分结构的训练、承接结构段落规则等)

2.单篇课文的教学(例如:《鱼游到了纸上》中“工笔素描”和“挥笔速写”的理解和运用,策略:两个字调换后让学生说可以不可以;)

3.单元整组的教学

4.综合能力的教学

反思:每个学段必须明确学段的目标,而且必须完成阶段目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螺旋上升。

例如低年级课文教学的基本程序:

一、听读课文,训练听力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前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能听记课文的语言。

2.学生复述。(能复述几句都可)

3.根据学生听记附属的情况,教师再读课文,学生听记。

二、指读课文,与生字见面

单项技能训练案例:

1.教师导入语言运用并列结构,复习旧知,继而引出本节课目标——承接结构段落。

2.出示三个例子,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

3.教师小结归纳

4.运用所学规则辨识段落(运用正反例子)

5.提供情景,检验新知识的运用。(播放“吃香蕉”视频,写成连贯的一段话)

思考: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就因该是落实在每一堂课中,教师要有把握教材的能力,确定语言训练点的能力,落实语言训练点的策略。

 

 

嵌入式单项技能训练:

案例《全神贯注》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利用具体事例

教师把第二自然段去掉后,让学生对比后明白“具体事例”的重要作用。教师有声有色地读第二段,找一名学生表演,让学生体会到神态、动作描写的妙处。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章结构的教学:《怀念母亲》

感情异常强烈,用日记来说话,日期都集中在12月。引领学生体会文本的呼应,过渡。

单篇课文教学《落花生》

定位:一种语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主次内容与详略的写法。领悟作者的选材技巧。

1.读最后一句话,注意关键词句“谈到深夜才散”,联系课文,说说发现了什么?

2.比较句子,理解父亲话的含义。(基本技能:句子的不同组合方式与表达效果)

3.“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组成四个不同的句子,讨论,组一组。说说哪句话值得赞赏?(有用是父亲谈话的价值)

4.理解作者的领悟(基本技能:复杂句子的句式训练)

5.作者听了父亲的话后形成的观点是什么?

6.这句话读起来感觉不舒服,所以作者这样说“……”(语言训练一定再回到文本)

《开国大典》教学实验

第一课时:阅读理解,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第二课时:学习“载道之术”,认识、归纳、感知场面描写的特点。

第三课时:知识转化为技能。识别正反例,掌握场面描写的技能。

习作训练: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写出自己的艺术感受

复习文本的表达方法,指导习作: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中表达艺术感受的写作方法。《月光曲》第9自然段

作者写盲姑娘兄妹俩听贝多芬弹《月光曲》所产生的艺术感受。

2.《蒙娜丽莎》第五自然段:这幅画好像在慢慢走近我。

这幅画使作者产生的艺术感受怎样?

3.《看戏》第二自然段的“海屏住了呼吸”。第四  第五 “潮在涨……”

作者通过联想……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一、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1.看这堂课是不是语文课:教语文还是教语言——语文味

2.看这堂课的教学内涵:教知识还是教技能——语能味

3.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学会了——语效味

二、             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包括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两大方面。

1.语文能力靠科学训练: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遵循语文教学的共性规律

2.文化素养靠感悟积累:经典诵读、海量阅读、人文感悟、诗意语文等。——倡导语文教学的个性化探索

我的人文性解读:

让学生拥有坚实的语文基本功,这是对学生最大的人文关怀。

反思:新时期,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转变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换给学生,把最佳学习氛围换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问题意识……需要做的很多很多,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自身的课堂做起,哪怕一个转变,只要利于学生成长的就持之以恒做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