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及分析
延河小学
朱妙英
【案例】
一、观察、思考
师:(课件出示两幅折线统计图)观察统计图,想一想该派谁参加四年级跳绳比赛,并说明理由。
二、发现、交流
生1:宁宁的平均成绩:(190
185 199 184 197)÷5=191(下)。东东的平均成绩:(180 185 187
193
200)÷5=189(下)。我认为宁宁的平均成绩比东东好,应该派宁宁参加比赛。
生2:我的看法是派东东去获胜可能性较大,因为东东的训练成绩是稳步上升的。
三、归纳、概括
师:两位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大家结合统计图议一议,该派谁参加比赛。
生:宁宁5次的训练平均成绩虽然比东东高一些,但宁宁的成绩不稳定,统计图中折线上下的变化较大,不要派他去。
生:我认为要派东东参加比赛,东东的训练成绩稳步上升,折线呈上升趋势,去参加比赛可能创出更好成绩。
……
师:同学们都同意派东东参加比赛,这是通过分析折线统计图中折线变化情况得出的结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直观了解变化情况,还可以根据变化趋势进行判断和预测。
【案例分析】
观察思考是人们探索客观规律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生从已知的学习信息中观察思考、发现交流、归纳概括数学规律,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基本途径之一。
本教学片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两个折线统计图,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分析,解决“派谁参加跳绳比赛”问题,这样由学生自主处理信息,分析发现问题,学会了对折线统计图呈现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判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提供学生观察思考的信息原型要直奔“建模”主题,尽可能在课堂中由师生共同“生成”,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独立观察思考,进行辨析归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