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写作指导:《时代广场的蟋蟀》

(2015-10-10 10:03:42)
标签:

杂谈

《时代广场的蟋蟀》讲了一个小男孩和一只蟋蟀的故事。小男孩玛利欧在时代广场的地铁站捡到一只蟋蟀,他说服父母亲收留小蟋蟀做他的宠物。这只蟋蟀来自乡下,会演奏优美的音乐,在地铁站演出引起巨大的轰动。这本书出版50多年来,一直广受小朋友们的喜爱,该书的中文译本阅读难度中等,推荐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阅读。

 

本书作者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将小男孩和蟋蟀的友谊故事写得十分生动。书中尤其出彩的是对文学手法的运用(前后运用了八种以上的文学手法),堪称经典教程。

1文学手法:背景


 

原文:“这时候,白天的嘈杂早已平息,就连那些看完晚场戏剧和电影的人群,也都已经销声匿迹。只是偶尔还会有一两个人,从街道上直通地下的楼梯上直奔下来,快步穿过站台。在这样的时刻,哪一个人不是急着想回家睡觉呢?在更下一层的地方,地铁班车跑得更稀落了。总是有好长一段时间,下头都是静悄悄的。然后才偶尔会有那么一班列车驶近时代广场,隆隆声打破了寂静。接下来是供乘客上下车那一小段时间的停顿。最后列车又轰隆隆地起步,消失在隧道那头。于是,一切又安静下来,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空虚,仿佛整个车站始终都在等待着那些成群的人潮投向它的怀抱。


指导:在小朋友日常的阅读中,景物描写的段落通常是容易被忽略的,因为没有具体的情节和对话。然而在写作中,静物描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和文字的准确度。就像学习画画,首先要练习素描一样,书中的背景描写也是小学生在精读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文中这一段话,将故事发生的场景做了生动的说明。那是深夜的地铁站,静悄悄的,偶尔有一群人蜂拥而至,又以最快的速度散去。在这样的场景中,独自守着报刊亭的小男孩显得尤其孤单,渴望陪伴。


 

2文学手法:悬念设置


 

原文“活到这把年纪,纽约市里各式各样的声音塔克几乎都听遍了。它听过……它都领教过了。但是这一生,就算再加上它那许多次横越这个世界最伟大城市的旅程经历,塔克也从来没听过这个声音。

 

指导:摘抄省略的部分,作者共例举了在城市的闹市区能听到的十种平常声音,紧接着,作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引出他想重点介绍的一个声音。这时候,书中的主角蟋蟀柴斯特就可以隆重地登场了。作者做了长长的铺垫,突然笔锋一转,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


 

3文学手法:明喻


原文:“这只蟋蟀的头顶上,一幢幢高楼大厦好像一座座发光的高山,直耸入夜空中。

 

指导在小学生的语文课上,老师也会反复强调运用比喻的好处,好的比喻能让被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书中的这句话,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比喻成乡下发光的高山,楼和山峰都非常的高,使得比喻能够成立。另外,这句话的主语是蟋蟀,蟋蟀来自乡下,所以理所当然的,它更熟悉的是乡下的高山。将熟悉的事物作为喻体是需要向小学生重点说明的,这能帮助他们更熟练地运用比喻这种手法。


 

4文学手法:视角


视角在小说中指的是以讲述故事的人的立场来叙述。通常的书本都是以一种视角来写作,比如第一人称“我”,或者用全视角来叙述。能够灵活得运用几个视角来叙述同一个故事,能帮助小朋友更客观地看待事物,区分开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的不同。当然,这需要不断地练习。

 

指导在《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中,引出故事的角色不是蟋蟀,也不是小男孩,而是头号配角塔克(蟋蟀的好朋友,一只老鼠),因为他既是地铁站的常驻民,又有极佳的观察角度。这种视角的优点不言而喻,既能客观地描写场景、叙述故事,又能表达主观的情感(比如:蟋蟀离开时,作为好朋友,塔克老鼠非常不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