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安高三物理一轮研讨会学习总结

(2011-11-22 11:13:00)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学心得

泰安高三物理一轮研讨会学习总结

2011年9月14日-15日,我校物理备课老师赴新泰参加了泰安市2012年高三物理一轮教学研讨会。会议在新泰补习学校举行。

会议主要内容有: (一)观摩课堂教学(二)高考备考经验交流(三)2011年高考试题分析(四)2012年高考复习指导意见。

一、课堂教学要渗透新课标理念,紧密围绕学生和教材实际展开。

9月14日下午的会议上,泰安二中刘芳老师介绍了电学部分和电磁感应部分的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与考察的频率。泰安一中李辉老师介绍了力学和力学平衡的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与考察的频率。还介绍3-3、3-4、3-5模块的高考知识点。新泰一中的李士珂老师介绍了参加高考物理阅卷的体会,指出了考生答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令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二、高考复习要科学、缜密,注重信息搜集,加强团队合作。

25日上午,我市泰西中学张立银老师和新泰一中物理备课组分别做了高考复习经验介绍。主要内容有:

1.高考复习要做好周密计划,科学安排教学进度,保证复习有序进行

2.认真研究2010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加强对高考信息的搜集工作,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

3.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做到科学复习

4.落实集体备课和研讨课,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

5.强化学案编写的规范性与实效性

6.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2011年山东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1年山东理综高考题物理部分特点鲜明,题型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内容既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又注意知识覆盖、难度层次清晰梯度明显,同时该题又有一定的导向性,注重学史、删繁就简,此题应该好于前四年。具体说来:(1)选择题:2007-2009年题型基本固定,2010年比前三年添加了功能关系的单独考查,今年比较明显的变化是16题换掉了一贯的共点力平衡问题,添加了物理学史的考查,这一点有必要加强。天体运动由18题提到了17题难度有所降低。添加了相遇问题的考查。可以说2011年高考题变化不小。(2)实验题:从09年开始基本固定为一个力学实验,基于基本实验但不拘泥原实验,重点考查原实验的实验技能所以平时的实验操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电学实验题,电学实验题的难度相应的降低,重点考查仪器的使用,简单电路的设计,基本的实验技能。教学中注意理清各实验的思路。(3)计算题:这几年来题型固定,24题力学问题,通过设置一个或几个物体的运动过程,考察曲线运动、直线运动知识,要求熟练掌握牛顿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的具体应用。25题电学问题,通过设置一个粒子的运动过程,考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或在磁场中运动的规律分析。要求熟练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规律。高考题有明显的梯度。(4)选修题:36题重点考查气态方程和热力学定律的应用,今年的高考题又兼顾了物态及物态变化等知识。

四.2012年复习指导意见

25日上午,市教研室董茂寅主任传达了2012年复习指导意见,要求各学校要落实省教育厅素质教育精神,科学合理安排复习计划,今年复习仍实行三轮复习法。一轮复习从2011年9月至2011年3月初,主要是系统复习高中物理知识,立足双基,注重知识覆盖面。二轮复习从12年3月中旬到4月底,实行专题复习。三轮复习从5月初到6月初,主要是理综高考模拟。高考前一周是回顾课本,调整状态时间。

通过本次会议,学习了其他学校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进一步领会了市教研室对12年高考复习的指导精神,使今年的高考复习思路更加开阔和清晰.今后教学措施有:

1.  加强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成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情,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实施教学,落实新课标理念。

2.  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通过比对近几年各地的考试说明,找到共性,使知识点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复习覆盖面,注重考试的热点和冷点。

3.  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4.  注重学生的规范解题思路和步骤。加强对应试心理以及应试技巧指导。

5.  重视实验教学。实验题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点。

6. 注重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我们三位物理老师对第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达成了基本共识,将对改善教学方式起到积极作用,学习体会非常深刻!

  物理教研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