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康大》和《阿Q遗像》、杜米埃和丰子恺


标签:
开山之作高康大阿q遗像杜米埃丰子恺 |
分类: 音画互动 |
http://s9/middle/6b93e2c0gbe5553c1fcb8&690
削尖的脑袋,两侧膨出须发,状如鼓腮,而最具形态的,还是那只高光白亮的肚子,可似乎又极不相称地下挂着两条伶仃畸形的腿儿——变形、扩大和减缩的夸张形象——一只被活化了的人体蛤蟆,这便是杜米埃笔下的菲利普国王画像,名为《高康大》(图-1)。高康大出自文艺复兴时期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一位大食量的巨人国王。杜米埃借其“大”,为菲利普造型,让他暴露于天光之下,凸显地位的尊和享用的厚。尤其那只肥腴的肚子——一只无尽的皮囊,填塞着无耻和欲望,它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且看,他高高地坐在王位上,张着大大的嘴巴……吞下的粮食即成“排泄物”,从王座——更是座便器,流入了王宫。王宫置于阴影连着王位,被处理成“化粪池”,“池”边一群“蝼蚁”,正麻利地将“排泄物”推入其内,而前方一列“硕鼠”,正驮着粮食顺着梯子向上爬。一列、一群、一只,“吐纳有序”——君权王政的集合体,它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与之悬殊的是一旁饥饿的平民——衣衫蓝缕,形色憔悴,他们中的一位正向官员箩筐内纳着粮,米粒可数的一小捧,仅有的一些吧?他们中的一位已经晕倒在地上,更有饿殍白骨,累累于王位之旁。构图上两组人物的极度反差——强权与弱势的比对。
漫画鞭笞时政。1830年间,法国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被资产阶级捧上了王座,史称奥尔良王朝。新朝之初,君主立宪制也有过积极的改革,诸如组建国民卫队以增强国民权力,贵族等级制度改革,削弱王权……菲利普表面支持,但不得不维护着资产阶级利益,平民权力没能普及,改革有名无实。菲利普执政,没能带来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外交不济,社会资财严重缺乏,而巧取豪夺又从来都是当朝之能事。其必有后果:“劳动不能生活,宁愿战斗而死”——法国爆发了里昂工人起义(历史上的第一次工起义)。这是杜米埃生活的年代,这就有了《高康大》的辛辣甚至尖刻,它似一鞭子抽到了朝政的心脏——奥尔良王朝,天底下的造粪机构。画一经展出,平民义愤呐喊,国王却暴跳如雷,杜米埃被判六个月的徒刑。狱中的难友亲切地称呼他为“高康大”,《高康大》,世界讽刺漫画的第一幅,杜米埃因此成为欧洲漫画的鼻祖。
阿Q “有了人气”,眼神又显露出几分得意,脖子一个侧扬。忽然间,两条抖动的细腿和一只晃悠白肚在头顶上。“……蛤蟆,癞……”犯忌了。况且,未庄的稻田里也没有这么这么大的,阿Q恼得疮疤通红,便溜出一句:“虫豸,我手持钢鞭将你打!”国王高康大不知下人咕噜什么,觉得“大不恭敬”,只听“哼”的一声如雷贯耳。阿Q这才发现巨人在上,别人送粮他吞粮,估量着实力,不免心惊一番。算是长了见识,因为在未庄的时候,他没见过赵太爷、钱太爷、还有假洋鬼子有这样“行状”的。可转念之下,像是自己更有见识,就壮着胆嚷上了:“你吞粮食,可见过吞¥、吞$、还有吞Au的么?本土有,比你肥多啦…….”阿Q又得胜光荣了一回。可是国王发威了,以为下人犯上,便“cā”了一声(嚓,《阿Q正传》里的杀头声,象声词,天下同音)。阿Q“魂飞魄散”,“ 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他颤抖着手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脑袋……
阿Q,某种人格之集体无意识的典型;高康大,君权王政的象征。两形象之所以为经典,因为形成于过去,出没于现在,或许将来还有。两个人物都源自小说,两位画家分别是中西方漫画的始祖。丰子恺漫画了阿Q,而鲁迅又高度评价了杜米埃的漫画:“到底是不可多得的”(《漫谈漫画》)。若是画中人真能言语,那么,跨越时空的中西对话,《高康大》和《阿Q遗像》,恐怕有更精彩的漫画语言了。
注:《阿Q遗像》是丰子恺为鲁迅《阿Q正传》绘制的插图之一。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1939年出了单行本。鲁迅在世时就已经在报刊登载了。
http://s5/middle/6b93e2c0gbe555b144284&690
http://s16/middle/6b93e2c0gbe5572a3590f&690
http://s3/middle/6b93e2c0gbe5597207752&690
http://s11/middle/6b93e2c0gbe55937b180a&690
http://s3/middle/6b93e2c0gbe558521e432&690
http://s4/middle/6b93e2c0gbe55a8c40f73&690
用漫画思考人生,杜米埃与丰子恺极为相似。只是你很难想象杜米埃的绘画人生——一个从未进入美术学院的人,成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师,为后世留下了近四千幅的石板漫画,一千来幅木版画。虽说离不开天分和勤奋,还可以这么说,生活境遇造就了他。杜米埃(1808-1879)出生于法国马赛一个玻璃安装工的家庭,早年当过法院听差、书店店员。生活在社会底层,他饱尝了贫苦人的屈辱,目睹过显赫者的龌龊。丰富的阅历为他的创作积累了经验和素材,也使他较早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讽刺社会,以极大的热诚表现平民对压迫和无权的抗争,因而成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这类作品有:《立法肚子》(见图)、《通晓法律的人们》、《洗衣妇》、《特朗斯诺宁街的屠杀》(见图)、《出版自由》(见图)等。也如同杜米埃的阅尽沧桑,丰子恺几经战乱,便以佛教徒的慈悲关怀众生,漫画的是他表达的形式。留下作品大约四千七百多幅(对一张光盘的统计),人生百态、风俗画卷、战争的杀伤以及人性的美丽包括其中。他的漫画是人生哲学,如同《阿Q遗像》深含和期待;他的漫画融入诗意的表达,比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情境(见图),借古诗倾诉离乱时期的孤独和凄凉;他的漫画体现大爱,像似《解放》中(见图)猫解救老鼠的仁爱,《轰炸》中被炸去头颅但躯体不倒的母亲,仍然给孩子喂着奶——母性之爱。品读他的漫画,总能感悟禅意,抑或禅悦,然而都统摄于悲天悯人的主题。丰子恺和杜米埃——开拓风格的艺术家,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大都有思想家的风范,而思想家不能尽言的,他们的漫画涵盖了。
在表现形式上,杜米埃注重色块上的明暗反差,以及造型上大小对比,再借以浪漫而奇特的想象,这些都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力。比如高康大衣服肚皮的黑与白,国王平民比例的极大与极小,还有王位又同是座便器等等。他的漫画,鞭及了社会本质,扬起你的激情。而丰子恺漫画,用笔简约,画风含蕴又生动,这般功力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他的《护生画》往往寥寥数笔,使得飞禽走兽神态动作传情,视觉效果很是淡雅。子恺漫画温婉含蓄,不同于杜米埃的豪放明快。
二位都以多才多艺著称于世。杜米埃除了漫画还有版画、油画、雕塑等佳作,以漫画成就最高。丰子恺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不仅漫画出色,而且在译著、音乐、文论、佛学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以文论成就最高。
比较中西漫画鼻祖,得出一个结论:社会生活为创作之源,创作个性又体现民族风格上的“大异其趣”(老寒博士留言)——恰是一刚一柔的美学风格。
http://s15/middle/6b93e2c0gbe55b39d42fe&69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丰子恺
排箫曲《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