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4-04-12 14:02:22)“比例尺的认识”教学反思
岔河中心小学
前几天研读了丰南教研室李万岭主任写的有关模块教学的文章,又看了几节示范课,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认识到要想改变教学现状,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于是决定尝试模仿一节课。
本节课的前置性作业紧扣教学内容,这既是对之前化简比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复习强化,同时也为下面求比例尺时单位的改写打下基础。
一个脑筋急转弯,目的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例尺。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说出自己想了解的知识。那么这节课就定位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开始时设计了“照样子画黑板”,想以此为本节课的开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比例尺的作用。然后找一个画得大的,一个小的,一个画得不太像的让学生比较。这部分内容在备课时有两种预设,一是学生把这三种画法都画出来了,就直接用学生画的展示,如果学生没有画出第三种,教师就出示自己提前画好的,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一块黑板,画出来的大小不一样,而且有的画得像有的画得不像?”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接着让学生猜测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计算这三幅图的图上的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学生通过亲自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一幅图按同一个比例尺去画就比较像,比例尺的大小不一样,所画的图的大小也不一样。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后项越小,画得图就越大,学生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但这节课这部分内容用时较多,导致后面教学环节有些紧张。
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三次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三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在实际教学中,一是小组合作还需进一步指导,生生互动环节没能体现出来,感觉学生不如平时上课时放得开,有些拘束。
反思本节课教学,由于设计知识点多,知识面设计的又很宽,无形中给本节课教学任务增加了难度,特别在开始让学生感受比例尺的作用时用的时间过长,设计的问题过多,导致后面环节没有完成。在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上,不够巧妙,还欠思考。
本节课虽然自我感觉并不太好,但是它是我向模块教学走出的第一步,算是一个尝试,也是一个开始,以后还要继续深入研究,如何利用模块教学思想优化课堂结构,使教学效果达到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