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思先生与《山塘胜景图》

(2022-12-29 13:53:51)

劳思先生与《山塘胜景图》


梅锦煊

 

2010109日,由苏州著名画家劳思先生精心创作的、被誉为当代《姑苏繁华图》的国画长卷——《山塘胜景图》进入世博园苏州馆展示,成为苏州馆金阊周时段的镇馆之宝。

早在09年上半年,有次与劳思先生闲谈,谈及山塘街经保护性修复后,日渐露出芳容,能否用国画长卷形式加以表现时,先生怀有极大兴趣,并表示接受委托愿以年迈之躯完成这一力作。尔后,先生不顾高龄体弱、腿脚不便、高温酷暑,屡下山塘,寻访节点,考察采风,摄影写生,七里长街,遍留足迹。当年8月,完成草图,约请专家,听取建议,完善画稿。10月,绘成不含人物的白描稿,递交古建专家、文史专家研讨。今年2月,带人物和风情的白描稿完成后,又特邀有关人士征求意见,稍作修改随即上色,全图于9月封笔。期间,先生多次克服病痛,不顾寒暑,挑灯夜战,终于成就,为文化苏州、千年山塘留下一幅精品力作。

《山塘胜景图》横1177公分(不含题跋),纵38公分,表现了从“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山景区的七里山塘,描绘了经过保护性修复后的所有节点及当代山塘地区的风土人情。全图人物二千余众,栩栩如生;建筑绵延,飞檐翘角;花木茂盛,随风舞动;石桥纵横,各具神态;花船农船,车水马龙;牌坊林立,会馆星落;店铺酒家,鳞次栉比;传统婚礼,民情风俗。景观、人物、风情一应俱全,犹如一本山塘的百科全书。画家运用我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法,融时空于一炉,摄万象于毫端,整个画面巧妙地综合了山水、人物、花鸟等画种长。作品剪裁得当,疏密相间,布局严谨,有条不紊,使绵延七里的光山色、市井景象尽收眼底。阅图人无不为之惊叹,观赏者无不为之震撼。

展开画卷,从右至左步入六大区域,画家向读者娓娓道来:东段为盛世繁华区,阊门城楼,高大雄伟,水陆双阙,横贯时空。图中没有了当年苏东坡途经阊门写《酔落魄.苏州阊门留别》时,那种“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的意境,却处处呈现出白乐天登阊门闲望时那种“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的气势。经渡僧桥,一支舞龙灯迎面走来,见高大牌楼,右侧“唐少傅白公祠”照墙上“山塘始祖”四个大字清晰可见,山塘桥边乾隆御碑亭内矗立,民俗表演“接财神”吸引众多观众。图中店铺排列,直至通贵桥,桥头正进行传统婚礼,越桥便至吴一鹏故居——玉涵堂。古戏台上正在吟唱昆曲。新民桥上,婚礼轿车一字排开;进入市井风貌区,拱形星桥,跃然眼前。下塘的小店铺,白姆桥上带着孩童的骑车人,庭院里休闲的老者,溜鸟的百姓,枕河人家、农船卖瓜、河边垂钓、二胡拉唱、现代健身操等等,将山塘百姓的市井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桐桥遗址为标志的历史风情区,画面展示了修复后的桐桥、观音阁和贝节孝祠,评弹弹唱及彩云桥边的卖花女,为风情区添风情;半塘造就的传奇文化区,野芳浜、报恩禅寺、普济桥跃然画面,品茶听书、洋新郎的中式婚礼、桥下的放生官河、农家的鸡狗相鸣,凭添了几分传奇色彩,使人想起“七里山塘,行至半塘三里半”的绝对,也萌生出要寻访董小宛故居的念头来;在名贤古迹区内云集名贤义士旧址,画家展示的是五人之墓、义风园、暜福禅寺、普济堂、鲍氏义庄祠、张国维祠等,街面上的三轮车队、暜福禅寺前的香客居士、鲍氏义庄祠处的写生学生、张国维祠门口的观者访客,无一不显出敬仰之情;越过开阔的水面,画卷进入高潮,便是风景名胜区了。水面上正在举行龙舟赛,斟酌桥上人头攒动、呐喊加油。望山桥上游客如织、相拥前行。西山庙桥拱卧,万点桥静伏。虎丘山高耸,云岩寺塔在周边景色的簇拥下,显得十分幽深,难怪苏轼当年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乾隆二十四年,苏州画家徐扬为颂扬清代繁华盛世精心绘制的《姑苏繁华图》千古流传,二百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苏州当代画家劳思有感于保护性修复工程成功而倾心创作的《山塘胜景图》也独具风采。《繁华图》重点表现了一城、一镇、一街,《胜景图》集中表现了一街。相比之下,尽管《胜景图》描绘的场景没有那么宏大,人物没有那么众多,在相似的尺幅之中,徐扬使用较多的是鸟瞰手法,而劳思更多的是采用了特写的方式,因而《胜景图》对山塘一街的表现更为真实、全面、细腻、精致、传神,此画不愧为是当代创作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不失为一幅传世之作。                      

 2010年12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