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密码:镇煞五色石,镇宅五星石
标签:
文化风水符咒民俗考古 |
分类: 原创文章 |
它既可以用于阳宅,也可以用于阴宅。
活人住的地方叫“阳宅”,逝者住的地方叫“阴宅”。
在阳宅风水中,五色石(五星石)用来镇煞安宅。
在阴宅风水中,五色石(五精石)用来阴宅镇破,也就是安镇墓葬神煞。
客家民居中,在房屋的后方,要堆一个半月形的土丘,土丘边缘用一圈低矮的水泥墙围住。
这叫做“化胎”,或者“化台”。
化台,其实就是房屋的“靠山”,符合“玄武有靠”的风水原则,是安稳的象征,也寓意“有后”,代表子孙绵延不断,万世昌盛。
化台上面通常种植花草(不能种植乔木),所以又叫做“花台”。
最关键的是,化台边缘的水泥墙里面,一定要砌有“五星石”!
五星石,象征“五行”,要么取颜色,用白石、青(绿)石、黑石、红石、黄石,五块石头;要么取形状,用圆石、直石、不规则石(波浪形)、尖石、方石,五块石头。
五星石的排列,要按照土、木、金、水、火的五行次序,也就是依次放置黄石、青(绿)石、白石、黑石、红石,或者依次放置方石、直石、圆石、不规则石、尖石。
这其实是从中间的“金”开始前抛,来生“水”;“水”接着、后掷,来生“木”;木接着、前抛,来生“火”;“火”接着、后掷,来生“土”;“土”接着前抛,来生“金”;“金”再开始下一轮前抛……
这样循环下去,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五行法阵”。
注意看上面的“五行排列”图,是有“法阵原理”的:
“金”刚开始是弱小的,它只能生紧挨着它的、前面的“水”;
“水”被生后,力量加大了,所以能生它后面的、隔一位的“木”;
“木”被前两者加持后,力量更大,所以能生它前面的、隔两位的“火”;
“火”被前三者加持后,力量继续变大,所以能生它后面的、隔三位的“土”;
“土”则生只隔它一位的“金”,保有馀力,使得循环下去,大家都在为“土”添砖加瓦,而“土”不必尽全力,就可以使得这个循环运转下去;
这是因为“万物土中生,万物终于土”,“土”是五行的根基和归宿。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一“前”一“后”,因为只有一“前”一“后”的运转,才能形成“波动”,形成“信息场”,形成“能量场”!
这个“五行法阵”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当然现实中,由于对五星石的排列缺乏了解,民间的大多数情况是,不按“法阵”来,而是随便排列。
客家民居中,还要在房屋的前方,建有半月形的水池,就叫做“半月池”。
半月池,有“聚财”的用意,当然实用上还可以防火、救火。
古人的宇宙观是“天圆地方”。
屋前的半月池,与屋后的化台(半月形),形成一个圆,里面的房屋是方的,由此可以形成一个模拟“天圆地方”的“小宇宙”,一个包含宇宙能量的风水空间!
五色石用来镇凶煞、安阳宅,见于《阴阳正要三元备要百镇秘书》:
凡人家人口死亡,六畜损失,官事口舌不安者,用五色大石各一块,每重一百斤,安本宅大吉。青石上书岁星居左,埋东北角;红石上书荧惑居前,埋东南角;白石上书太白居右,埋西南角;黑石上书辰星立后,埋西北角;黄石上书镇星守中,埋中宫。各石下书山尸煞鬼符一道。又用小甑一个,内盛五谷一斗,外面画八卦符;车轴一根,上画八卦符,出现半截,同在正中,埋在中宫,大吉利。
意思是:
凡是家中有病亡,财物损失,打官司,口舌是非等情况,用五色石共五块来镇宅,每块石头一百斤。
在青石上写“岁星居左”四个字,埋在家宅的东北角;在红石上写“荧惑居前”四个字,埋在家宅的东南角;在白石上写“太白居右”,埋在家宅的西南角;在黑石上写“辰星立后”四个字,埋在家宅的西北角;在黄石上写“镇星守中”四个字,埋在家宅的中央。
岁星就是木星,荧惑就是火星,太白就是金星,辰星就是水星,镇星(也写做“填星”)就是土星,也就是让“五星”来镇守家宅。
每块石头的下面还要画上一道符:山尸煞鬼符,应该就是《混元如意六天大法》一书中的“山尸鬼符”。
与黄石一起埋在家宅中央的,还要有一个小甑zèng、一根车轴。
甑,是一种炊具,用来蒸米饭,形状像是木桶,却没有底,里面有屉子,屉子能透气,便于热气进入,蒸熟屉子上的米饭,见过蒸包子的,应该就清楚屉子是什么了,一层层地可以叠在一起。
小甑里要放五谷一斗,既然放五谷,可能要用五个屉子,一种粮食占据一个屉子,共计一斗。
小甑的外面要画上八卦符。
通常的八卦符,是八卦符号围绕着阴阳鱼的图像,而有人给出了上面的八卦符,不知是出自于什么书中?
车轴应该是古代马车的车轴,通常是木头做的,上面也要画上八卦符,埋入时只埋半截,半截露在外面。
看网上的资料,把这“镇宅不安”法给简化了,石头不必一百斤,“山尸煞鬼符”省掉了,用木盒代替小甑,五谷也不必非要一斗,车轴可能不好找,也就不用了。
用五色石镇墓,由来已久,殷墟中就出土了很多五色石。
2015年,在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天寺,发掘了一座南宋时期的墓。
考古人员发现,放棺材的地方,中间有一处方形小凹坑,长40厘米,深6厘米。
小凹坑里面放了五色鹅卵石,青、红、白、黑色的四颗,分别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间的一颗为黄色,体积略大于其他四颗。
这五色石明显是按五行方位来放的,其用意不言自明。
五色石用于阴宅镇破,见于《三元总录》:
如前凶亡若要入坟者,宜用太岁骨、十二精、七种香、避殃砂、五精石、硃砂、雄黄,各按方位,四凶作吉,亦无大咎。外丧入宅者,同镇。
意思是凶死者下葬,镇物有:太岁骨、十二精、七种香、避殃砂、五精石、硃砂(朱砂)、雄黄,按照方位来放,可以镇煞,化凶为吉,外来人丧于家宅中,也用这些镇物。
朱砂、雄黄大家都知道。
太岁骨,就是狼毒的根,狼毒是一种植物,《本草纲目》里说:“狼毒,叶似商陆及大黄,茎叶上有毛,根皮黄、肉白。以实重者为良,轻者力劣。”
十二精,指的是“十二精药”,也叫“十二药精”,就是十二种中草药:天精巴戟、地精芍药、日精乌头、月精官柱、人精人参、鬼精鬼箭、神精茯神、香精杜仲、松精茯苓、道精远志、山精桔梗、兽精狼毒。
七种香,指的是:沉香、木香、乳香、丁香、藿香、松香、檀香。
避殃砂,通常指“辰州砂”,但是这里的避殃砂,不是辰州砂,而是“犁头土”,也就是耕地的犁头上残留的旧土。
而五精石,就是五色石。
《三元总录》中给出了安五精石的方法以及咒语:
安五精镇方:东北安青石,东南安红石,西南安白石,西北安黑石,穴中安黄石。
咒曰:五星入地,神精保佑,岁星居左,太白居右,荧惑在前,辰星立后,镇星守中,避除殃咎,妖异灾变,五星摄按,亡者安宁,生者福寿,急急如律令!
而《茔元通书》中给出的安五精石以及咒语是这样的:
安五精石咒:五星入地,神精保佑,岁君居左,太白居右,荧惑在前,辰星居后,镇星守中,避除妖咎,妖异灾变,五星摄受,亡者安宁,生者福寿,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东北安青石,东南安红石,西南安白石,西北安黑石,中央安黄石。
两者对比,可以发现《茔元通书》中的内容就是来源于《三元总录》。
看网上的资料,呼日化解法,用五精石,青石、红石、白石、黑石埋墓四角,而对于黄石,一种说法是埋在坟顶,另一种说法是埋在坟墓里。
如果按照《三元总录》中“穴中安黄石”的说法,黄石应该是埋在墓穴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