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文昌符:魁星点斗,金榜题名;文昌司命,功名利禄!

标签:
星座文化考试符咒天文 |
分类: 原创文章 |

对于提高读书意愿、考试顺利,促进思路开阔、创意涌现、签约成功、职务升迁等等,用文昌符,贴在书房、私人办公室,或者随身携带。
历来有五文昌的说法:文昌帝君、魁斗星君、朱衣神君、孚佑帝君、文衡帝君。
孚佑帝君是吕洞宾,文衡帝君是关公,这两神属于“兼职”。
朱衣神君是文昌帝君手下具体做事的“领班”。
五文昌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文昌神与魁星,文昌符也把这二者作为“主事神灵”。
魁星,也叫文魁星,主文事,主掌考运,关系每个考生的个体命运。
魁星形貌似鬼,红发蓝脸,右脚踩鳌头(独占鳌头),左脚踢起星斗(魁星踢斗),左手捧墨斗,右手拿朱笔,用来点取考试中举的人名,所谓“魁星点斗,金榜题名”。
文昌神,主文运,主掌文化繁荣,关系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地方的群体命运。
比如,《儒林外史》第一回中,王冕说:“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贯索星主牢狱,这里说的是一个时代的群体命运。
苏州是著名的“状元之乡”,明清时期全国出了202个状元,作为弹丸之地的苏州就占了35个名额。
但是南宋之前,苏州没有出过一个状元,当时有一句谶语:潮过夷亭出状元。
夷亭在苏州城东三十多里,距离昆山县城西三十五里,自古以来没有潮汐,潮水经过夷亭是不可能的事。
到了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不知什么原因,潮水慢慢逼近昆山,宋孝宗继位后不久,潮水就经过了夷亭,在宋孝宗淳熙八年也就出了第一个苏州状元。
这是一个地方的群体命运。
着重强调一点:主掌“大历史周期”文运的是奎星(宿),北宋建立时,五星聚奎,五星连珠,聚在奎宿,所以有宋一代,儒学复兴,名儒名臣辈出,文章极盛,文人灿若星海。
古人经常把魁星、奎星混用,实际上,奎是二十八宿之一,有16颗星;魁指“斗魁”,即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颗星,文魁星则专指天枢(北斗第一星)。
文昌神也兼顾个体的命运。
文昌是文昌星神(文昌六星)与梓潼神(地方神)的混合,其中文昌星神是主体。
文昌六星中,有司命、司禄两颗星。
文昌星神本是司命神,掌管人的功名利禄。
所以现实中,古代考生拜魁星,也拜文昌,官员多拜文昌。
上图是正一道的天师文昌符,下面做一点分析解释:
“雨”字头,暗示此符用的是雷法,相传首代天师张道陵,奉老君之令,“摄邪归正、分别人鬼”,风火雷电都属于他管辖。
这三个“山”指龙虎山、阁皂山、茅山,分别是江南三大道派(正一派、灵宝派、上清派)的祖庭。
道教的格局是“北方全真道,南方正一道”,正一道是三派合一的结果,天师符用“三山”符号体现了这点。
公元1239年,宋理宗敕命第三十五代天师,提举三山符籙,所谓“三山归正一”。
公元1304年,元成宗命第三十八代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从此江南三大道派统归正一道张天师管理,奠定张天师为道教领袖的地位。
“日月星”,道教有“星命”说,人,命属星辰,所谓“天上一颗星,人间一个丁”。
“文昌神”,注意“神”字是在“星”字上面。
这里的“文昌神”既是指文昌帝君,也指“星命”中的文昌星,在紫微斗数中,文昌是主管功名、禄位的吉星。
这符号指的是魁星,既是指魁斗星君,也指紫微斗数中的天机星。
天机星,南斗六星之一,是天文上的斗宿四。
天机星主智,《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就是天机星下凡。
在紫微斗数中,文昌主科举考试的功名,而天机星主异路功名,表现在艺术、技艺、专门学问等方面。
这两个“者”字分别代表文昌神使者与魁星使者。
“尸”,表示祖荫、祖德,也就是呼求先祖、先人来护佑的意思。
“尸”的本义是指充当、扮演鬼神,来享受祭品的活人。
秦汉以前,祭祀鬼神一定要有“尸”,没有“尸”的只能叫做“奠”,而不能叫做“祭”。
看《礼记》,孔子说,“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使同姓可也”。
意思是,祭祀死去的亲人,一定要有人来扮“尸”,扮作“尸”的人,是亡者的孙子,孙子年幼可以让人抱着接受人们的祭拜,没有嫡孙,可以让同姓孙子辈的人扮成亡者。
这种“尸”,后来被神主、牌位取代。
祭神也是如此,周公祭泰山时,召公是“尸”,充当泰山山神。
这种“尸”,后来被神像取代。
这三个“口”与最上端的“雨”字头,合成“霝”字,霝,通“靈(灵)”,心诚则灵。
这是“急急如律令”的连写,是催促使者,快速按符令办事的意思。
最后,作为完整的天师符,还要加盖“阳平治都功印”及“天师”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