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收五毒,天师镇宅降福;斩五鬼,钟馗辟邪驱疫

标签:
端午节张天师钟馗符咒五毒 |
分类: 原创文章 |

端午节的最初意义,是辟邪、除毒,主要是为了送瘟神(驱赶瘟疫)。
先民把代表瘟鬼(神)的木像放在船上,借水把它们送走,并向水中投放食物,希望瘟鬼吃饱远走,再也不要回来!
这就是龙舟、粽子的源头。
把龙舟、粽子与屈原联系起来,还是其后的事情。
端午时节,进入仲夏,气温变得炎热,毒虫横行,容易滋生疫病。
由此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毒月”,端午是“恶月恶日”。
又根据五行的观念,把造成疾病流行的“恶气”,用五种动物来代表,也就是端午节的“五毒”。
收服“五毒”,象征着克服疫病,驱毒辟邪,使得人人健康,家宅平安!
民俗中,常用的收服“五毒”的形象,是虎、鸡与葫芦,称之为“虎镇五毒”,“鸡食五毒”,“葫芦收五毒”。
对于蟾蜍、蝎子、蜈蚣、蝎虎、蛇这“五毒”,并不全都是要消灭的意思,还有收服后为人所用的意图,因为“毒”往往也是“药”。
正如上面的“五毒符”,虎镇住“五毒”,“五毒”共存,不相争斗,正所谓是“以毒攻毒”,也就是可以防毒,这反倒是成了平安符。
家长给小孩子穿绣有“五毒”的“五毒肚兜”,也是保平安的意思。
端午节用的符,“五毒符”之外,最常见的是天师符。
据道经记载,八部鬼帅,统领亿万鬼兵,危害人间。
其中,鬼帅之一的姚公伯,“行五毒”,用五种毒物祸害百姓。
天师(张道陵)奉老君的命令,与他们作战,最终打败了他们,重建了阴阳人鬼的秩序。
上图中,占据画面主体的张天师、“五毒”,以及端午节的相关事物,这些都不是关键。
其实,上端的天师符,以及“灵符镇宅”、“驱邪降福”这两方印文才是核心。
比较正规一些的端午符,是上面的“天师骑艾虎符”。
图的上端,中间的“镇宅灵符”,用的是“玉华司镇宅符”。
更准确的说法是,用的是“玉华司镇宅符”的一种特殊形式,而不是通常形式。
在天界,玉华司的办事人员,以灶神(灶王爷)为首,掌管人间每个家庭的福禄、阴德、兴衰,以及口舌是非。
我们说的“口舌是非”,古人认为是“赤口”与“白(百)舌”这两个凶煞造成的。
因此才有了“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赤口上青天,白(百)舌入地府”的咒语。
很遗憾,有人没弄懂古人的意思,就把最后一句误改成了“百虫入地府”。
天师像、天师符之外,端午节还要挂钟馗像,当然也有钟馗符。
钟馗的形象,往往离不开一只蝙蝠,寓意“蝠(福)来”。
有时钟馗还会头戴石榴花,因为他是五月石榴花的花神。
上图中,钟馗手拿七星剑,但是最关键的,还是他用的五雷符。
“五毒”拟人化,就成了“五鬼”。
“五鬼”是最初的五个“疫鬼”,后来成为五个瘟神,或者是“五瘟使者”。
过去在端午的那天夜里,要举行一场钟馗“斩五鬼”的仪式。
“斩五鬼”的仪式,用来驱除邪祟疫病,在形式上类似于现在还有的“跳钟馗”。
钟馗符中,有的称他为“大将军”,有的则称他为“终南山伏魔大帝”。
正规的用于端午的钟馗符,是钟馗镇宅符。
当然这符不限于端午,其他情况下也可以用。
镇宅符下端,画的像是卓别林的,其实是钟馗的简化形象。
把神明画成简化人形的,这种符归类为“人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