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公务员谈谈公务员的一些感受、经验、建议、总结(转)

(2014-05-20 19:01:53)
标签:

公务员

教育

分类: 公考新闻

  我是北京市某区某机关的一名公务员,标准的行政编制。我是外地人,之前在企业工作了几年,有了北京户口,是以社会在职人员的身份考上的北京公务员。

  先谈谈考公务员的一些感受。我敢对天发誓地说这完全是靠我个人考进来的,但是身边的人可不这样。记得一位同事姐姐曾经对我说,咱们单位这么多人,没靠走关系进来的也就你一个人了。其实回想起来当时是有运气的,因为进来我才知道应该进来的不是我,而是我们领导的亲戚。在公共笔试领先10分的前提下,我最后是以0.25分的优势进来的,可以想象富有灵活性的面试被追上了多少分。看来只能是他们倒推计算面试分数的略有些大意,因此造成了我的运气。但是后来这位贵客还是成为了我的同事,我的运气只是导致了他晚进来两年,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他早晚都得进来的。

  第三,说说工作本身。喝茶看报的有,但是那也是快退休的年龄了。工作还真不闲着,只是和企业的工作完全不是一个类型,我来倒也适应了一阵子。我们单位属于对外的,包括业务科室和行政科室。各有各的压力,前者是服务窗口,成天排队那么多人,外加现在的人们对服务都特别挑剔,稍有不慎就投诉举报,窗口甚至面临着罚款的风险。我们行政科室好一些,但是每天的工作也很丰富,只是比那种剥削人的企业要好一些。当然这也得看科长的管理风格,时不时的就能听见隔壁某个科室的训斥。

  第四,还是要说说竞争问题。其实楼上说得对,公务员考试中的笔试是很公平的,咱们这种平民也就指着这点儿优势,不仅要第一,而且要第一得很明显。可是进来之后呢?科员是不是也得有上进心呢?那就灵活了。

  参加过两次竞争,彻底消极了。先是区里组织后备干部竞选,几百个人选20个,自然很复杂。我第一次笔试前十,入围的大概一百来个,第二次笔试前五,第三次面试倒数。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对于这种考试,所谓的公示时间其实很短,而且这次以身份证公示,下次以准考证号之类的公示,每次公示都会删掉上一次的,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公示的到底是谁。但是我留了电子版,一对照发现,最终的成绩就是面试排名,笔试有意义吗?研究一下排名,发现个更可怜的,面试第20名的却被21名挤下去了,看来又是误差。这不是高潮,有一位面试缺考的却上了,其他还算问题吗?打击一下。

  第二次是我们单位自己组织的竞聘。像那种已经有答案的职位不用试,我们都试的那个答案至少待定的职位。但是面试完还没出成绩我就知道结果了,因为我恰好和他聊天,他说他就是答案,很自信,也很自然。面试中有个所谓的岗位匹配度10分,领导认为谁匹配就给谁。考过试的都知道,10分的差距大点儿吧?那还不是稳拿。但他的匹配没有人信服,我们谁都不是这个科室的,都是一样的身份。打击两下。

  随便插一句,其实有时候消极的都想回到社会打拼了,身边不乏有这样有抱负的兄弟。但是却听同事说,如果走了,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是不算的。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吓唬我,这也太恐怖了,拴住了啊。这岂不是相当于离职后发现用人单位没给上保险吗?

  记得刚来的时候特别有意思,科长总是和我聊天时试探性地问一些问题,其实是在打探背景。有背景的他们惹不起,也支使不动。后来彻底了解了之后现在就敢说敢训了。后来进一步了解,科长作为最基层领导,可不像企业的部门经理那样有面试权限,他们有时甚至都不知道“今年招公务员还有我们科哪”,更甭提对应聘人员有什么要求了。其实领导要的就是他们科室的一个编制,即便是他们科很缺人,也未必招进来就去他们科工作。记得我刚来的时候负责新人的带我们去见局长,谈话之后请示“就让他们在他们报考的职位工作吗?”我当时很奇怪,如果不, 那招考公告里的职位要求还写的那么针对岗位有什么用呢?

  其实仔细观察公务员的招考公告,确实有那种专业要求和岗位不匹配的,但是他们会为了应付组织部之类的审核写的模糊一点,那这种基本就是有人了。再有就是因为现在报考很热门,所以会把条件定的苛刻一些,削减竞争强度。当然,积极地看,如果你仍然符合报名条件,这也是在帮助你减少了竞争人数。所以报与不报就靠自己权衡了。

  第五,说说工作的感受。刚来的时候就有哥哥姐姐意味深长地给我上课:“要让领导记住你。”记住我干嘛?我又不那么官僚主义。但是后来我发现,真的很不容易被记住。单位人太多了,每年都有新人来,而大领导又是轻易不露面的,恐怕呆到退休连面熟都混不上。而且让领导记住也并不一定是升官用,有时候申请个什么什么领导觉得这人名我耳熟,那就好办一些。

  那么应该怎么被领导记住呢?说说几种人,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所针对的领导也有大有小。

  第一种是会来事的。其实谁都喜欢被伺候着,咱们也跟领导一样。平时端个茶倒个水,找到共同兴趣爱好,陪领导多聊聊天,有时连家里有事都能帮帮忙。这样伺候好了,连请假都方便了。倒不是说特别能阿谀奉承的人,最高境界应该是把领导伺候得让身边的人都为之折服。在这方面,转业军人似乎有底子。不能忽略的就是针对女领导,男同志的性别优势。当然,这种人在哪儿都吃香。

  第二种是能喝酒的。中国的酒文化就是这样,在企业也一样,不能因为这个批评我们政府部门。上头来人检查,总得陪吃饭吧,总得喝酒吧,展露一次你的才华,领导就记住你了。饭桌文化我也不懂,所以不多说了。

  从第三种开始转向积极的励志一面。第三种人就是工作能力突出的。局里有这样的一种人,每个部门基本一两个,一说想去找某某部门问点儿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某某,因为那个部门只知道他。而且一提这人,大家都觉得,工作能力确实强,得到领导重任,什么事情都让他上,露面的机会多,在那一领域算是小有名气。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副科竞聘,他们就是答案,但是这种答案确实能让别人信服,当然,妒才的例外。

  第四种就是抓住机会,突出一下。区里局里组织考试啊,春节演出啊,都是机会。考试能上榜就行,即便最后不是你。前面提到的我那次的考试就是个例子,因为我们单位就我自己。尽管没选上,但是评优秀也用上了。(PS:评这个也不是完全公平,大概轮着来。细节我也不懂,但是,科室的主管领导和科室领导在单位的地位决定了今年你们有没有名额。)集体演出能亮个相也能被领导以及大家记住,一提某某,那不是小品里的某某吗?那不是主持人吗?都是机会,性格开朗活泼身材好的在这方面都有优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