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林田山林场,万里溪畔旧时光

标签:
台湾花莲林田山林业文化园摩里萨卡日式木屋 |
分类: 秀丽台湾岛 |
林田山林业文化园区位于花莲县凤林镇与万荣乡的交界处,万里溪以南马太鞍溪以北、南投县以东的河谷地带中,总面积约14公顷,昔日为林田山林场的管理单位所在地。这里保留了最完整的伐木场景、原始山川景观、丰富的自然生态、早期的桧木房舍和运载铁道,处处可见前人留下的痕迹,也由于林田山风貌与九份相似,近年来许多人也称其为“花莲的九份”。
这里最早是在日据时期日本人开发修建的温泉旅社。民国28年(1939年)日本政府为了取得战争所需木材,在林田山成立砍伐事业所,林田山伐木事业自此展开。林田山林场,日语称“摩里萨卡”,以前是台湾第四大林场,规模仅次于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场,有“台湾桧木之乡”之称。当时日本人除了在林田山兴建运材铁道、索道及集材等相关设备外,也为林场工作人员设立了集会所、员工宿舍、医务室、福利社、杂货店、消防队和小学校等公共设施,使当年的林田山林场成为一个生活机能完备的伐木小区。
林田山林场在战后持续经营,并逐渐发展成颇具规模的伐木区,在60年代进入林场伐木的全盛时期,这里最高曾聚集了四、五百户住家,人口数更高达两千多人,当时的繁华景象,让这里曾有“小上海”之称。
民国80年(1991年)台湾全面禁止砍伐天然林木的政策开始实施后,林田山的伐木作业才正式停止。随着政府禁伐林木政策的实施,林田山的伐木工人渐渐散去,往昔的繁华场景也逐渐消失,变成一处寂静的小山城。为保存林田山林场的历史,决定将林田山规划为一个林业观光园区,以供游客体验曾经风光一时的那段林场伐木历史场景。这里无论规模或重要性,都是目前台湾遗留下来最完整、最具特色的伐木基地与历史见证。
在花莲的第二天,早晨曾有一段短暂的晴朗,随后便阴云密布,小雨时下时停,及至下午前往林田山的路上,天空依然没有晴的迹象,云反而越来越厚,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潮湿。
车到林场,迎面阵阵雨后的青草气息、沁人心脾。环顾四周,青山绿树,云雾蒙蒙,一派宁静安逸,栋栋日式小木屋以及分布各处的旧有设备迅速将场景变换到上个世纪。
停车场旁的老式火车头
蒸汽式的集材机是曾经的装木能手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半坡处的一栋木制建筑古色古香,上标中山堂。它是林田山伐木事业高峰时期的建筑,这里曾经上演过一出出的戏剧与电影,举办过一场场的典礼与聚会,在台湾林业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02年底台湾林务局编列经费,完全以原式样复旧整建,恢复其原来风貌。当年放映电影的老式放映机,放置在堂内陈列。
中山堂前的巨大木雕
索道,又称流笼。林场早期最经济实用的运输木材的设备。
这是一处值班室吧?不知从门前的铁轨上运走过多少成吨的木材
圆形广场上摆着许多巨大的根雕,从这些巨大树根不难想象树的主干该是有多么粗多么壮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经过大铁轨,东向砌有高台,台上建亭,名曰旭东亭
在亭下遇到几个台湾同胞,她们也是第一次来林场观光,非常惊讶在这里还会有来自大陆的游客
林田山林场的伐木事业虽然停止,但是却保留了大量的日式建筑,无论是办公室或住宅,大部份都是用高级桧木所兴建打造的鱼鳞黑瓦屋。林田山的日式建筑群,是台湾最具规模的日式桧木建筑群。
拍摄这些木屋时,光线极其不利,天空与地面的光比相差极大,不得不借助闪光灯。
有的木屋被整修一新,成为木雕展室
林田山这些遗留的木屋,没有华丽的外表,甚至破败。但其浓浓的生活气息以及与四周山林极其协调的意境,是我此行见到的最美建筑之一。
这里被称为“台湾桧木之乡”,桧木含有大量精油即所谓的芬多精,优香无辛味而且百年不变,木质性坚硬,耐朽力高不易腐蚀及不怕蛀虫侵蚀之特性,而成为建筑、装潢材料中的上等材料。这里的人将桧木的边角料制成小块作为纪念品出售。
厕所也仿日式木屋样式建造
河岸上一群黑蝴蝶在花间飞舞
途经兆丰农场大门,兆丰农场是花东纵谷内的大型观光农场,有机会下次再去看吧